江湖是什么?我不懂。就像我不懂凤香型、浓香型、酱香型的各类白酒混在一起制成的“五湖四海”是什么滋味一样。
都是纯净无色的液体,却各有不同的风味,看似浑然一体。但好酒总是不让人上头,劣酒你沾多少都会头疼,只有自己喝下去,身体才会告诉你答案。
可能江湖是这样,社会是这样,人亦是这样吧。
这是《江湖儿女》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可能也正是贾樟柯想通过影片表现的主题。这部在豆瓣上以评分7.7,好评度50%霸屏的电影似乎是娱乐化时代的一股清流,赋予了“江湖”二字新的含义。
电影《江湖儿女》剧照影片从麻将馆开始,最终又定格在麻将馆,用这种社会底层人士的聚集地作为故事的线索,让人不由得就联想到了老舍先生的《茶馆》: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尽显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一个曾经风光无比的大哥沦落到最后的不知所踪,当年手下听话的小弟,后来也敢对着“大哥”叫板,看似非常“江湖”的风格,却映射出那个时代的无奈,“当人是兽时,钱便是他的胆子”。
所以什么是江湖?是快意恩仇,还是斤斤计较?是兄弟义气,还是手足相残?那个靠着一身功夫、打打杀杀就能换来的“江湖”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人们怀念那个对着“关二爷”真的不敢说谎的年代,因此这部剧情“影影绰绰”,演技称不上经验的影片能有这么好的口碑,就不难理解了。
熟悉的山西大同方言,熟悉的老照片调色,同样熟悉的青春爱情桥段和漫长的时间跨度,这些很“贾导”的叙事语言和《山河故人》保持着高度的相似性。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就是一个人的大半生,义气江湖的背后永远藏着缠绵的儿女情长。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这句灵魂拷问式的歌词似乎从另一个侧面回答了“江湖中有多少风起云涌皆由‘感情’二字挑起”的问题。而巧巧也正是中了这片江湖的“感情拳套”,让自己深陷其中,不得不由影片开始的“我不是江湖里的人”成为了结局的“江湖人”。
当然这一切,郭斌这个“渣男”是要付直接责任的,就因为他只看到了“江湖”里打打杀杀的英雄一面,而忽略了江湖背后的“儿女情长”。为了面子不惜抛弃这个为自己顶罪五年的女人。也许他有千般委屈,也许这些都合乎所谓的江湖规矩,但我还是想问他,难道除了他所理解的那个江湖,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一个牢都敢替你坐的女人,还有什么不愿意为难你付出的?因此她错过的不只是巧巧的芳心,而是另一个本可以更广阔的的江湖。
不过说到这里,并不意味着我要为贾导电影百分之百的肯定。他塑造了“江湖”,全剧的台词也在竭力地植入“江湖”。但真正的江湖不是挂在嘴边的,而是潜伏在社会和生活背后的,像“你已经不是江湖里的人了”这样的对白给人一种过犹不及、急功近利的感觉。
“文艺片”的属性让剧情的发展显得多少有点“高冷”,以至于“脑速”太慢的我时常跟不上节奏:二哥不明不白地死了,黑衣女人天凑地巧的被找到,巧巧糊里糊涂地骗了富商的钱,结局意味深长地定格在监控画面上,甚至请出“关二爷”的像就能让敢掏枪自证“清白”的无赖坦白。这些“文绉绉”的江湖情节,实在难以捉摸。
突然出镜的大牌徐峥、张译、董子健,吸引观众眼球后,又真如过客一般草草退场,让人摸不着头脑。这可能正是“文艺片”自带的“高冷”气场,就是要给观众一种“惊鸿一瞥”的惊喜,又让人不知导演意欲何为。
总的来说,《江湖儿女》还是勾勒出了一个当下的“江湖社会”,在各类都市言情剧、科幻穿越剧丛生的环境中,空出了一段回顾“过去不算太久的往事”的“档期”。
社会走得快了,人心就不能变得太快,时常驻足回望一下,才能看清脚下的路和遇到的人。
【本文作于2018年12月1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