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简单化、尊重别人、帮助别人实现目标。
工作和业余是时间上的划分,人际关系全面渗透到工作和业余生活中。
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心流。
一、简单化
不要把人际关系搞复杂了,尽量简单化。
二、尊重他人
尊重别人,特别是在别人有不同观点时要尊重别人的观点。
尊重别人的观点,并不等同于赞同别人的观点。很多人走向两个极端,或者赞成别人的观点,或者反感别人的观点。
一般的情况是,别人的观点与我们有部分一致,但有一些或者很多不同的地方。观点完全相反也不鲜见。
即使我们完全不赞成别人的观点,我们也需要尊重别人的观点。因为每个人都有拥有自己观点的权力。
如果我们承认别人有拥有自己观点的权力,内心就不会对别人产生敌意,没有敌意对我们非常重要。
为什么?
别人的不同观点,可能给我们带来新的视角,我们在内心不敌对,就会发现这些新视角,对我们有好处。发现新视角,并不等同于我们要采用别人的视角,而是新视角有可能深化我们自己的认识。
有一个现实:不与他人的交流,发现新视角非常困难。
别人的不同观点,正解了我们的这个困境。
所以,我们应当尊重他人,这使得我们可以发现新视角。如果我们还发现别人是对的,那更是意外之喜了。
三、自己的目标和别人的目标
我们有自己的目标,要努力争取实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
如果单单只考虑自己的目标,很可能与老板、同事的目标发生冲突,给我们带来不可预知的阻力。
所以,我们要综合考虑自己的目标和别人的目标,纳入通盘考虑。
综合考虑别人的目标,既可以增加复杂度,又可以缓冲外界的阻力。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得到新的思路。
不要把自己的目标同别人的目标对立起来,而是想办法通盘考虑。
心流研究一再证实,生活的品质主要由两大因素决定:我们如何体验工作以及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关系。
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就能大幅改善生活品质。
他人可以成为我们幸福的源泉,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巨大阻力。这说明,人际关系的调适性很强,运用适当的技巧就能改变它的规则。
《心流》在讨论这个问题时说道:
同事或上司也许不好相处,但只要尽力,情况也不至于太糟。工作上的冲突往往源自怕丢面子的自卫心理。有些人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会设定目标,要求别人以某种方式对待他,并坚持别人按照他的理想行事。然而事与愿违的机会太多了,因为别人也有一套亟待实现的目标。避免这种僵局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实现自己目标的同时,也帮助老板和同事实现他们的个别目标;这么做当然比一心一意追求自己的利益来得迂回曲折,也耗费更多时间,但长此以往,这么做一定会有收获的。
我们观察分析别人的目标,实际上为自己发现新视角新思路开辟了新的可能,同时,也增加了自己工作的复杂性。对于因工作复杂性降低而产生厌倦的老员工来说,也提供了对付厌倦的新途径。从这个角度来看,别人的目标可以成为助力而不是我们的拦路虎。
四、尝试重新制定规则
以下是《心流》中论及人际关系的弹性的一段话:
人际关系的弹性,能把不愉快的互动状况转变为可以容忍,甚或相当有趣的状况。我们对人际交往情况的定义和阐释,在人与人之间如何相互对待和因而产生的感受上,都会造成莫大的影响。下面就是马克的父母讲的马克的故事:
我的儿子马克12岁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放学,他抄捷径穿过一座荒凉的公园。在公园里迎面撞见三个来自附近贫民区人高马大的青年。其中有一个人说:“不许动,否则我会开枪打你。”他向其他人示意,他们抢走了马克身上所有的东西:一些零钱和一只旧的天美时手表。“继续向前走,不许跑,不许回头。”
马克开始往回家的方向走,那三个人则走向相反的方向。但没走几步,马克就掉头追上他们,说:“喂,我们谈谈好吗?”他们说:“滚吧!”但他跟在后面,求他们把手表还给他。他说那只手表根本不值钱,只有他会珍惜:“那是我父母在我生日时送给我的。”那三个人非常生气,最后决定投票表决要不要把表还给马克。结果两票对一票,赞成还表,于是马克扬扬得意地把表装在裤袋里回家了。但身为父母的我们可是吓得要命,久久不能安心。
以成年人的观点来看,马克为了一只旧表甘冒生命危险,实在太蠢了,不论那只表的纪念价值有多大都不值得。但这个故事说明了一项重要的原则:任何人际交往的情况都可以借着重新制定规则而改变。马克并不认可抢匪派给他的“受害者”角色,也不把拦截他的人当作“抢匪”;反之,他把他们看成肯讲理的人,会同情一个希望保留父母给的纪念品的儿子,结果把一场抢劫事件变成一次基于理性的民主投票。这个例子里,他的成功大部分靠运气——抢匪很可能喝了酒,或完全不讲理,马克就很可能受重伤。但这观念本身还是有用的:人际关系的调适性很强,运用适当的技巧就能改变它的规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人际关系也有弹性。利用这个弹性优化我们的人际关系,是可以做到的。我们要为之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