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要一本一本吃读书
九岁丧父的可怜娃——《万历十五年第一弹》

九岁丧父的可怜娃——《万历十五年第一弹》

作者: 书山下 | 来源:发表于2018-01-13 23:59 被阅读8次

    他,9岁丧父,与母亲也是聚少离多,小小年纪便继承了庞大的家族产业,在老师的监督之下,每日认真学习,不断进步,对老师十分信任。19岁的时候,老师病逝,他悲痛万分。然而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在家族企业中其他人的告知下得知自己的老师一面教导自己要勤俭节约,另一面本人的私生活却极其奢侈,甚至还跟自己唯一从小到大的玩伴互相勾结,在家族企业中一手遮天,各种黑历史不断爆出。在新老师的帮助之下,他渐渐从之前的事情之中走了出来,与新老师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然而8年之后,因为自己的家事,新老师遭到企业中全体员工的抵制,不得已而离开。从此,再也没有人能走进他的内心。而他只在年轻时外出几次去了不算太远的地方,却被说是到处乱跑,于是终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居住地十公里,整日与自己的家族企业消极对抗,直到自己在五十六岁去世。

    这可怜人便是朱翊钧,大明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这庞大家族企业便是大明王朝,死去的老师是万历首辅张居正,新老师是张的继任者申时行。那个玩伴便是大太监冯保。

    身为皇帝的朱翊钧,从一个励精图治的好青年变成一个不问国事,看着自己的国家一天天走向灭亡。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泯灭?

    我想他是看开了,看破了。对万历冲击对大的事情大概有两件,一件事张居正的表里不一,一件事是满朝文武对自己家事的干预。

    早早失去父亲的朱翊钧,在张居正与冯保的陪伴下,度过了自己人生的第二个十年,张对朱翊钧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朱翊钧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那是父亲一般的存在。这个时期,朱翊钧对张是绝对的信任,面对大臣对张的多次弹劾,他都毅然维护了张。张的父亲去世,按道理,张应该回乡丁忧三年,离不开张的朱翊钧,三次"夺情"要张留下处理国家大事,然而官员们却怀疑张的诚意,多名官员联名弹劾,却被朱翊钧施以杖刑。不仅如此,在张去世的前九天,还被封以太师衔,这是文臣中最号的官衔,在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张居正是唯一一个在生前得到这个荣誉的人。张死后,反张派的势力不断增大,张在朱翊钧背后的所做所为一件件被抖了出来,朱翊钧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之前相信的一切。从私生活极其奢侈,大肆收集珠玩书画,畜养绝色佳丽到与大太监冯保勾结,专权乱政。面对事实,朱翊钧也只能褫(chi)夺了张三个儿子的官职,抄没了家财。在这以后,在朱对张的回忆中,敬爱之情全部化为乌有。

    除了张居正,对万历皇帝最重要的人是淑妃郑氏。只有她知道,他虽然贵为天子,实际上却非常柔弱而且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即使是他的母亲,也常常会把他看做时一个执行任务的工具,而不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了解了这一点,她就成为唯一一个与万历进行精神交流的人。万历爱郑氏,自然就特别喜欢他与郑氏的儿子常洵,希望能够立其为太子。然而历史就是那么狗血,这个朱常洵偏偏就不是老大,而是皇三子。

    涉及到这个事件中的有三个女人。皇后王氏,作为政治的牺牲品,她自始至终也没有得到万历的爱,似乎也没有生下可以参与皇位斗争的儿子。恭妃王氏,当宫女的时候被万历看中,生下了万历的皇长子朱常洛。淑妃郑氏,她的介入,使万历完全把王氏抛在脑后,他们的关系更近于恋爱,而且这恋爱一直维持到他们去世。

    其实有诸多的理由可以使万历实现自己废长立幼的愿望实现。比如,立长而不立幼并不是强制性的法规,而是传统的习惯。永乐皇帝朱棣就是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从自己的侄儿建文皇帝手中夺走了皇权。如果把立长作为法规,永乐皇帝的合法性直接就丧失了。再者,根据朱元璋的规定,嫡子拥有优先继承权,也就是说皇后的儿子比其他嫔妃的儿子更具有优先权,而不用论年龄的大小。万历完全可以把王皇后废掉,改立郑氏,这样的话,立常洵为太子就名正言顺了。

    然而,明朝的的立国之本是道德,而不是法律。政府不是以法律治理天下大事,而是以“四书”的伦理作为主宰。法律的施用必须与圣贤的教导相一致,甚至所有的案件处理,对犯人的处罚,都必须翻译成道德的语言,用四书中的伦理来解释。所以,即使废长立幼在法律上合理,也会与天下所有人心中的道德准则相违背。这使万历不得不妥协。

    之前看电视剧的时候,看到这种情节,肯定有人跟我有一样的想法。觉得,老子是皇帝,我想做什么需要你们同意吗?我想宠谁就宠谁,想立谁就立谁。凭什么大臣们一反对,皇帝就作罢了。说好的全国我最大呢,都是骗人的吗?

    事实上,很多皇帝,尤其是守成之君的权利的自由是非常小的。开国的朱元璋,甚至朱棣,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被人们当做绝对的道德标准,用来规范后世的皇帝们。更重要是,开国之初,明朝便把文官制度作为行政工具,经过两百年的发展,文官集团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力量。对于文臣们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权威性的象征,在他们自己无法解决问题时作出一个强制性的仲裁而不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不受文官们约束的皇帝。而皇帝是无论如何无法与他们对抗的,因为皇帝的权威来源于他们的俯首跪拜,整个帝国也在文官集团的掌握之下。万历皇帝的父亲,祖父都认识这个问题,只能与文官集团配合,受制于他们。现在万历皇帝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地位,只能放弃自己得意愿。但是与他的父亲,祖父不同的是,万历从此与文官集团渐渐疏远,消极对抗。

    之所以说是消极,是因为万历不再发表自己的想法,对于大臣们的劝谏,他也不做回应。因为他知道,无论怎么回应,文官们都可以加以利用。激烈的回应回应只会让文官们留下一个忠臣的好名声。万历的做法是,对于正常的事务照常处理,官员们的升迁不做回应,无论是谁,再也得不到升迁的机会职位空了就空着。即使有人以辞官相威胁,万历也不做任何挽留。万历自此除了去自己的陵墓看过几次之后,再也没有出过紫禁城一步。整个帝国就这样在君臣的相互对抗之中走向灭亡。

    万历的一生虽然说不上悲惨,但也绝对不是观念中令人们羡慕的皇帝角色。他的自由和权力,在很多地方是比不上他的臣子们的。甚至与今天的大多数人相比,他的处境也只能让人觉得可怜,而非羡慕。

    万历的难处大概在于,他可以决定自己不想做的一些事情,却不能决定那些自己想做的事。

    生于帝王家,或许根本不是一件好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九岁丧父的可怜娃——《万历十五年第一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fx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