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凤凰网上看到一篇访谈录,《以前是老师告诉学生不要太天真,现在是学生告诉老师不要太天真》,主要内容是钱理群,陈平原等几位知名教授对当前大学生及中小学读书现象的分析和应对措施。
感觉钱理群教授比较悲观。他认为,现在不但是学生不读书,老师也不读书了,学生关注的是当下最需要的就业等技能,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方面不屑一顾。
陈平原教授倒是比较乐观,他说现在学生学习的方式与以前不一样了,未必就是书读得比以前少了。
看了他们二位的观点,我其实更倾向于陈教授的看法。
诚然,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娱乐类APP的开发上线,确实让很多很多的年轻人放下了书本,一头扎入这些“奶头乐”性质的娱乐类APP中。但是很多不读书的年轻人也更方便地接触了书籍。
以前我代班主任时,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经常垫底,据同宿舍同学反映,周末经常在外面网吧通宵上网,当然是打游戏。给我造成的麻烦也不在少处。但是有一次我发现,这学生在成语接龙游戏中表现却是非常好,成语接的那叫一个快。我没想到的他能想到。
我暗地打听他为什么能知道这么多成语。原来他经常在晚上不打游戏的时间,躺床上在手机上看网络小说。
一直以来,有好多人包括我自己,认为网络小说没营养,都是一些文字垃圾,所以我以前从来没看过网络小说。
但是,这个暑假,听了一个直播节目后,我试图看一下这些文字垃圾到底垃圾到什么程度。
利用二天时间踏踏实实看了一本网络小说,风格确实跟经典小说不一样,没有什么引经据典,没有很多修辞手法的描写,思想内涵可能不够深,语言也比传统小说直白而且易懂,大多数是爽文,也就是很少出现悲剧,而且因为一般是连载甚至日更的状态,所以也不乏水文的情况。
但不得不说,网络小说也有它的过人之处,节奏快,看了后确实让人痛快淋漓。要不怎么说是爽文呢。
有人说网络小说不需要文笔,简直是胡说呀。没有文笔的网络小说看得下去么?
以前要读书,那是要花钱买书的,借书那也得有借书的场所才能办到。对于一个没有耐心洗一件自己的衣服的学生来说,让他去借书,或者花钱买书,浪费的那时间就注定了不可能。难道游戏不好耍还是小视频不好看?
但有了各种读书APP,这事就不一样了。随便一翻就在各种书可以免费看。这么方便的事,肯定要看一下好不好了。
我现在手机上下载的《微信读书》是一个学生告诉我的。在这之前,我是用的《超星图书馆》看电子书。但跟《微信读书》一比,简直太小儿科。
我还问别的学生手机上有什么读书类的APP。有的是《番茄读书》,有的是《蜗牛读书》,有的是《豆瓣读书》。我只问了几个学生,但大多数都有一个读书APP。
你能说学生不读书了吗?
所以,学生现在不是阅读的少了,而是多了。就像罗胖在本期的启发俱乐部里说的:如果上卫生间没带一本书或手机,你是不是要拿起洗发水瓶子把说明看半天?人是极度需要知识去填满它的时间的。
从教这些年,我越来越感觉到,作为老师,虽然和学生朝夕相处,真的对学生了解得太少。虽然同处一个教室,但他们接触的那个世界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代沟真的蛮深的。
凤凰网那篇访谈的题目其实也是我经常面对的。
有时候老师说,一个什么现象要如何应对,结果学生就说:“老师人家早都......了。”
这不就是在说老师太天真了吗?
也难怪呀,职业学校的学生为什么学习成绩一般呢?因为他们大多数就是因为把时间用在了如何社会化上了。就是一般大学的学生,也因为互联网的方便,身处一群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青少年人群中,也早不是以前那种不闻世事的书呆子形象了。
而老师呢?大多数的老师从学校毕了业又进入了学校从教,整天埋头书斋,社会上的很多东西根本没机会接触,怪不得有些见识还不如学生。只是我们很多时候看不到而已。
同一个教室中,挡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道看不见的屏障是什么呢?
什么时候,我们参透了这道屏障,打开了这道屏障,让学生和老师的沟通顺畅,学生理解老师,老师理解学生,那教育也就成了一件水道渠成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