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问答平台上面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其实很早以前我就特别想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当时一来考虑到自己的思路可能会显得很奇怪,另外也没有一个合适的时机,所以一直拖沓至今。但是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棒的Timing,那么就让我再奇怪一点吧。
私以为,这里的「年轻」看似讲的年纪,倒不如说是心智。不过大多数人的心智水平符合其当前年龄段大部分人的共性水平(至于我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来,请参考丹尼尔·西格尔所著《心智成长之谜:人际关系与大脑的互动如何塑造了我们》,里面有详细的引证论述,因为论证过程枯燥且庞杂,我就不在此赘述了),遂以上述结论作为一个常规规律,不再接受特例的反驳。
那么我的答案是什么?
答:婚姻
01
我们先聊点理性的,2017年民政局官网上公布了一组数据
横向对比上图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离婚率就一路走高。到了2015年,离婚率已然是02年的三倍之多。同时,从2013年开始,结婚率呈滑坡式下降(虽然有很大因素是因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而21世纪初则是独生子女刚好达到适婚年龄的原因)。
结婚率降低,离婚率升高,国人的婚姻状况,似乎向着越来越严峻的态势进发。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据调查,离婚有五大主要原因,分别是:
NO.1一方出轨
NO.2家庭暴力
NO.3性格不合
NO.4婆媳不睦
NO.5不良嗜好
我个人认为“出轨”与“家庭暴力”的核心原因还是在于“性格不合”,而“性格不合”的核心原因则在于婚姻双方的匹配度不高。
所谓的匹配度就是俗话说的“门当户对”,而现今大多数人认为所谓的“门当户对”指的是“经济地位”的匹配。
其实在真正意义上,“门当户对”应该包含了更多的含义——双方家庭的经济地位、教育程度、成长环境、兴趣爱好、脾气秉性、三观等等
只不过其他几个因素会成就经济地位,经济地位也会对其他因素进行反向塑造的关系,慢慢的大家就忽略了其他因素的重要性。但是这所有的因素,都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
那么“性格”是否相合,则是一段婚姻幸福与否的最大决定因素。然而“性格”的属性,需要考量的东西又太多太多,甚至有很多东西隐藏的太深,当事人双方根本意识不到问题所在,但它始终像一个炸弹一样埋藏在婚姻生活中,成为了“薛定谔的炸弹”,这也是为什么说完美幸福婚姻——是不存在的。
02
“性格”不可能完美匹配——这不是概率低或高的问题,而是一个不可能事件。决定这个事件的原因是——男女思维差异。
关于“陪伴”与“私人空间”的争论,自从有两性关系开始就一直争论不休。大部分男性因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的关系,性格形成更为粗狂,而女性则是更为细腻。
男性倾向于用理性解决问题,而女性则通常更为感性。原本这是极度符合“互补”理论的。但是在自私的人性中,双方都会尝试去更多的侵占对方的空间。而在这样的消耗与拉扯中,原本作为婚姻基石的爱情,会随着时间流逝与摩擦冲突渐渐消耗殆尽。然后维持住婚姻的元素变成了压制与忍耐。
然而随着社会结构变成独生子女主导的时候,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得到了家庭中所有资源的倾注——无论是经济还是关怀,导致了独生子女比自己的父辈更加注重自身的感受,而不再愿意继承父辈强大而坚韧的“忍耐”基因(当然我个人也认为“委曲求全”是反人类的)。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人们,思维的出发点会不可避免的破土在自身利益的土地之上。然而从自身出发的观点,必然要侵犯到他人的“领土”。原本可以靠“忍耐”得到表面平衡的结果,却因为“性格”的不同被扼杀在摇篮中。
于是强势的人不断的争夺“领土”,软弱的人痛苦“忍耐”。最后在互相的博弈中来到崩溃的顶点。
即使在“性格”上,双方得到了某种平衡。但婚姻却不是两个人的事——它是两个家庭的事。
就现在的社会关系而言,在如今的生存压力之下大多数婚姻双方是做不到完全脱离原生家庭并独立生活的。
尤其是在孩子降生之后,两代人在思维与生活习惯的不同之上,必然是会有矛盾与冲突的。这时候“父辈”的忍耐基因则成为了双方冲突是否会扩大化的重要决定因素。
然而尽管如此,“婆媳关系”能够成为吃瓜群众最喜闻乐见的饭后谈资,可见这种矛盾和冲突是有多么普遍。然而去处理这种冲突,平衡这种关系,夫妻双方需要付出的精力是不可想象的。
03
那我们再来聊点感性的
与家庭关系并行的还有“生活”的摧残。
婚姻和恋爱最大不同的地方在于——对双方而言,婚姻将彻底颠覆生活方式。
恋爱讲究短暂的浪漫和开心。在双方独立生活的情况下,做到以上并不困难——无非是大量的时间和少量的金钱。在这个过程中,生活更多的是躲在你们“父辈”的身后窥视你们,等待一个成熟的时机来发起进攻。
而婚姻则是它所等待的时机。
男女双方在组建家庭以后,“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生活的第一波攻势扑面而来。你突然发现原本不用考虑的开销是这么的沉重,它甚至不仅要求你付出金钱的代价,更多的是要你付出时间、耐心与适当的牺牲。
而这里的牺牲的可能是你青春期投注了极大热情的爱好,可能是令你欢愉的社交,更有可能是牺牲你对自由的向往。
然后你无法想象曾经如暖男般的自己要和妻子大声争论谁洗碗和谁扫地的鸡毛蒜皮;你也无法想象曾经被公主般宠爱的你,要去气味难闻人声鼎沸的菜市场为了几毛钱讨价还价。
你无法想象以往的年关,你可以宅在家里玩游戏、看剧一整天。现在却要勉强自己去对方的家里,面对着那些一年可能就见一次的亲戚高谈阔论,不喝酒的你可能会被灌的酩酊大醉;想要再享受几年二人世界的你要被逼问什么时候要小孩,于是在对方父母殷切的眼神中,你做出了违背心愿的回答。
后来你们有了孩子,你发现自我完全丢失,你开始没有一个好觉可以睡,你开始没有办法专心的在下班后钻研自己的爱好,即使这个爱好是那么的健康,甚至有可能改变你未来的人生;而你发现自从生了孩子以后他对你的热情急速下降,面对孩子莫名的啼哭你开始焦虑,开始暴躁,然后你一边扮演者超人的角色一边看着窝在沙发里玩手机的他。
最后你们二人发现,原来生活是这么个操蛋的样子。你们甚至奇怪两个人结婚以后,为什么生活质量都陡然下降,再也没有风花雪月,有的只是无尽的折磨。
你或许觉得我在危言耸听,但是这确实是婚姻最真实的模样。你肯定不可能碰到上述所有问题(我也真心祝愿你们能够尽量避免这些),但是你不可能完美避开所有,而你没有避开的那部分,将长时间的,不间断的,去磨灭你对婚姻最美好的向往。
04
回归到题目本身
为什么我建议「年轻」人不要碰婚姻。
以前看过一句话说的特别棒,大意是:也许就是你觉得平平无奇的一天你做了一个决定。然而你没想到,这样看似随意的选择,竟然可以彻底颠覆你的一生。
然而通过你以往的经历,你认为有很多决定即使明显是错误的,但它可以在后期不断的调整和修订引导到正途上,无非就是付出一定的耐心和时间,以及一些代价而已。
然而我想让你知道,婚姻这个决定修正起来,它需要付出远超你想象的努力和代价。然而你在修正它的过程中越来越力不从心时,你会发现与其修正它,你有一个更加轻松的选择,它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付出的代价也不算太高。是你的话,你会怎么选择?
你会做出和大众一样的选择——离婚。
但是很多时候,你连离婚都没办法——因为孩子。
当然如果你足够自私除外。
但我并不是不让你结婚,我只是希望你诚实面对自己的「心智」,认清自己的「年轻」,在婚姻这个问题上足够的慎重,不要被外界所左右。
我曾在某题目下面一位匿名答主的一句话感到悲伤,他说「我和我妻子的感情,仅限于共同抚养孩子长大,仅此而已。」
这样的话,我真的不忍再看见第二次了。如果你觉得自己真的没做好结婚的准备,尽早放手——拯救自己,放过他人。
最重要的是——救救孩子。
最后,我来说说我上面决口不提的「爱情」,我相信很多朋友都相信——有爱饮水饱。但是爱情真的是有保质期的。我同意所有幸福的婚姻一定有“爱情”作为基石,但这里的“爱情”的形态实际上早已发生了变化,它变成了一个不那么热烈,却能持久绵长的形式传承下去——它就是“亲情”,而婚姻,就是促使它转变的催化剂。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诚不欺我。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在清明节发出这样一篇文章,因为在我为死去的亲人扫墓之后,我突然觉得我也该为我逝去的爱情扫扫墓,我还真是个奇怪的人呢。
后记:
婚姻是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钱钟书《围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