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245180/5607f3ffc0b879ec.jpg)
有人说,朱棣与他的父亲朱元璋一样,天生是吃造反这碗饭的。
这句话没错,但也需要进行更细致的分析。朱元璋在乱世时期起兵,相对容易成功。而朱棣起兵却是在明朝大一统的时期,以区区一藩之力对抗中央的百万强军,居然取得了成功。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朱棣的成功离不开他自己的智谋和军事能力,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朱元璋的另一个儿子,宁王朱权的支持。
宁王朱权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他在明初的藩王格局中是一个实力雄厚的人物,他的兵力包括带甲八万和革车六千,他的骑兵都是勇敢善战的朵颜三卫。朱权镇守明朝军事要地大宁,多次出征边境,获得了赫赫战功。朱元璋曾说过,他的诸子中,宁王是最善谋的一个,有他在我就没有北方忧虑了。
朱棣起兵的时候,他手上只有几万兵马,在与中央的建文帝相比实力相差悬殊。于是朱棣将目光投向了朱权,他认为如果能控制了大宁,断绝辽东的联系,并争取边境骑兵的支援,大事就有望成功了。这个计划让朱棣心动不已。
朱棣看中了朱权这块大肥肉,发誓不达目的不罢休。他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局,朱权虽然善谋,但这次却陷入了对方的陷阱,没有想到朱棣的算盘竟然打到了自己头上。
朱棣起兵时,形势对他来说并不乐观,朱权当然不会轻易参与其中。但建文帝削藩的举措让朱权自己也成为了受害者,他对建文帝十分不满。于是他采取了一种双方不得罪的策略,暂时观望着。
然而建文帝政治经验不足,他主要打击的对象是朱棣,却将矛头指向了所有诸王。建文帝忌惮朱权的实力,派人召他到京城,准备将他囚禁在南京。朱权自然不肯去,建文帝竟然下令削去朱权的护卫,间接将他推向了朱棣。
朱棣看到建文帝给了他这个机会,立刻前往大宁找到朱权。他把自己的精锐部队埋伏在城外,自己独自前往宁王府。见面之后,朱棣耐心地向朱权诉说自己是被逼无奈才起兵的,他并不是存心要造反,请求朱权做他与朝廷之间的中间人,向朝廷求情。他还请求朱权起草谢罪的文书。
朱权年轻气盛,并没有看出比自己大18岁的朱棣在演戏。出于对兄弟的情谊,他留下朱棣住下,每天款待他,还认真地给他起草谢罪奏章。
看上去兄弟之情深厚,实际上暗潮涌动。朱棣趁机贿赂了朱权的护卫部长和其他守军,为篡位做好了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后,朱棣告别朱权离开大宁。朱权依依不舍地送他出城,刚一出城,朱棣便一声令下,埋伏已久的伏兵杀出,将朱权擒获。这时,朱棣向朱权坦白自己的意图,要求他一起造反。朱权顿时觉醒过来,但为时已晚,他只能被迫带着家眷前往燕王府。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45180/790392258e2f16b2.jpg)
朱权虽然被迫参与朱棣的造反,但他希望朱棣能兑现曾经的承诺,即事成之后平分天下。然而朱棣不提分天下的事,朱权只能默默忍受。现在的朱棣已经成为高高在上的皇帝,而他自己只是一个臣子。朱权没有得到所承诺的平分天下,最终被封到南昌。
朱权虽然离开了朝廷中枢,但朱棣依然不放心,派出锦衣卫暗地里监视他是否有什么过失。朱权知道朱棣对他的猜忌和警惕,为了不引起嫌疑,他只能低调行事。此后,朱权不再过问政务,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观赏戏剧、阅读、绘画等等。最终,他活下来了,一生没有受到伤害。
然而,作为一个曾经有过雄心和骄傲的皇子,朱权对朱棣的算计始终无法平息。这种深深的怨恨对他的后代产生了影响。在明朝正德年间,朱权的后代,宁王朱宸濠认为自己的祖先被朱棣欺骗,对此感到极不公平。他决定夺回他的祖先的天下。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朱宸濠终于在正德十四年起兵造反,理由是“皇帝无德”。
朱宸濠的目标很明确,他计划夺取南京,成为祖宗的传承者。他的计划看似完美,他准备充分。然而,他遇到了明朝的王阳明,当时他是赣南巡抚,他带着军队勤王,迅速袭击了朱宸濠的大本营南昌,一把火将朱宸濠的野心彻底摧毁。朱宸濠被活捉并处死,他的宁藩也被废除。
从此,宁王成为了过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