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的阅读经历大致有四个阶段
一童年
我来自河南的一个贫困县,兄弟姐妹五人,父母都是可亲可敬的农民,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所以我八岁才上小学一年级。在上学之前,家里根本没有钱给买任何儿童阅读书籍。
于是我就偷偷读姐姐的小学高年级的书,印象比较深的是读《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从毛泽东的家长湖南湘潭到毛泽东的湖南师范大学,都给我留下了无穷的吸引力。尤其毛泽东的热爱读书的习惯,更是深深震撼了我,自然而然地,我开始跟尊敬的伟大领袖学习读书,帮妈妈干家务时我我手拿起一本书,随时看上两眼,每每这时,妈妈就会免去我的任务,让我静静地坐在堂屋里的饭桌子上读书,而妈妈自己去干活了,再苦再累也让我读好书。
这也是让我成为家里五个孩子中最幸运的一个,在父母的潜心教导下,最终考取大学。
二中学时代
刚上初一时,比较迷茫,每天都是课上学习,课下写作业,也没什么文学著作能够接触到。偶然的一次接触到一本可以说影响到我人生方向的书《平凡的世界》。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丫头,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总是对我说,丫头,看看干农活累不累,好好读书吧,读好了,以后走出黄土地,走到大城市去,到时候爸妈脸上就有光(面子)了。
父母朴实无华的话语始终萦绕在我耳边,秉承着爸妈的远大理想,我始终走在学习的前头,小学到初中一直是优秀生,父母也一直被邻居羡慕着有这么努力的一个乖丫头。
可是就在我读到高三的时候,脑袋就不怎么灵光了,全校上千学生,我的成却总是徘徊在几百名,努力再努力还是挤不到前三百名,前三百名才有上大学本科的机会。眼看着走出农村,走进大城市无望,我一天比一天落寞,一天比一天颓唐,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有时甚至想要放弃,心想一辈子留在田地里算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逢着一本光芒一样的书,它就是影响我后来命运的《平凡的世界》。
刚接触厚厚的它的时候,我并没有被吸引,那时对于我来说这太算大部头小说了,我都担心自己读不下去。没想到越读越喜欢,越喜欢越接着读,孙少安和孙少平的励志,我就先不说了,这里我要提的是他们的妹妹孙兰香。
这个农村小姑娘仿佛是我的旧相识,虽没见过面,但读着那么亲切,也算是老朋友了。兰香在家里懂事地帮助父母操持家务,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的形象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每次掩卷沉思,仿佛看到那个兰香姑娘就是我,我们是一样的身份,一样的命运。不同的是孙兰香从没想过放弃,从没破罐破摔。兰香穿着补丁衣服,昂扬地走在学生中间,痛快自由地徜徉于知识的海洋里,梦想着终有一天走出农村,走向未知的新世界。
就是始终怀着美丽的梦,就是始终不放弃,就是始终懂事孝顺,孙兰香最终实现了她的梦,美丽的大学梦,美丽的城市梦。
我呢?
却还在自我制造的囚笼里自怨自艾,我哪里可以和孙兰香比,我是燕雀,兰香是鸿鹄!我是小麻雀,兰香是凤凰!我还怎么敢说自己是孙兰香的老朋友。
不,不可以,不可以堕落下去,不可以放弃!只要我努力到一定程度,也能向孙兰香一样实现我的美丽梦。
后来高考,我参加了,但结果没有出乎意料之外,而是意料之中的落榜了。
我又一次想起了《平凡的世界》,再次捧读,依然为孙兰香的故事感动着,甚至感情更强烈,向上的感情更强烈,飞向兰香的世界更强烈。
于是我选择了复读,我发誓一定要重头来过,查漏补缺,一定要考上大学,必须考上二类本科以上。
这次,我,成功了。
考上师范大学的我,除了感激父母老师的培养以外,我内心深处还藏着深深地感激,留给了《平凡的世界》,留给了我的书中朋友,孙兰香!
这就是中学时代的我和《平凡的世界》的故事。
三 大学
我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文学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文学三十年》等是我们必读书目,很幸运地是我恰恰喜欢我的专业,这些书籍自然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大学时间比较充裕,有空就和同学泡图书馆,印象最深的是老舍的《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
有时候还会读读历史小说,如《武则天》;还有武侠小说,如《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神雕侠侣》等;有时候会读读刑侦类小说………
四、工作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