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公主远嫁VS僧人远行再创|丝路之最(二)

公主远嫁VS僧人远行再创|丝路之最(二)

作者: 土锤网建材商城 | 来源:发表于2017-11-29 17:11 被阅读22次

丝绸之路,汉唐帝国的首都,是你的故乡,你穿过河西走廊,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的绿洲,越过帕米尔高原,中亚高原,到地中海东岸的罗马帝国,与黄金争列,丝绸之路,你是春风,从东方吹到西方,吹过雄关古城,吹过沙漠墓葬,你是秋风,从天上落到地上,滋润了东方,滋润了着西方。

“丝绸之路”最有奉献精神的公主

解忧公主

VS

文成公主

解忧公主:

(公元前120-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刘戊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从此,解忧公主和她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无法扭转的苦难之中。当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因“和亲”远嫁乌孙昆莫(国王)而郁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年仅二十的解忧,嫁给乌孙昆莫。

解忧到乌孙国后,积极参与政事,致力于兴国安邦的事业。她经常不辞辛劳的到各个部落中视察民情、访贫问苦;每逢国中发生了山洪、寒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她都毅然奔赴前线,与各族牧民并肩战斗抗洪救灾;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和发展农业的活动;她还积极支持贤臣的建议,说服乌孙王和乌孙长老们,开通了乌孙通往大宛、康居和塔里木城邦诸国的通商口岸。在她改嫁翁归靡以后,乌孙的经济发展很快,官办的商业和民间的自然经济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那真是财源滚滚,挡都挡不住,乌孙和四邻国家的和睦关系胜过以前。天山南北都留下了她友好往来的踪迹,各国民众翘起大拇指赞颂她:汉家公主的美貌赛过天鹅,爱民如子的美德天下传颂;乌孙国走出了一条济世安邦的兴国之路,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如同太阳升到正午一样。

她是对汉朝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也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之一。她为了大汉的和平与安定,不计个人的利益与得失,毅然接受使命,远嫁乌孙,稳固了大汉边界的安全,促进大汉和乌孙之关系,为大汉和乌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与乌孙公主相比,她的历史贡献不逊于乌孙公主,甚至大于乌孙公主。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女,唐贞观十五年(641)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间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营养得以长足发展。

随文成公主入藏的文士们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干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松赞干布因娶公主,羡慕华风,派吐蕃贵族子弟至长安国学学习诗书,在唐境聘请文士为他掌管表疏,又向唐请求给予蚕种及制造酒、碾硙、纸墨的工匠。

文成公主笃信佛教,在逻些建造小昭寺,协助泥婆罗(今尼泊尔)尺尊公主修建大昭寺。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到吐蕃的释迦牟尼像至今仍保存在大昭寺,而大昭寺前的公主柳,传说为其亲手所栽。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的200多年间,吐蕃和唐朝之间使臣和商人依然往来频繁。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丝绸之路”最有毅力的僧人

法显

VS

玄奘

法显:

上党郡襄垣(今山西长治襄垣)人,(334年—420年)。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早在399年,法显等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游历2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

法显在临终前的七年多时间里,一直紧张艰苦地进行着翻译经典的工作,共译出了经典六部六十三卷,计一万多言。他翻译的《摩诃僧祗律》,也叫大众律,为五大佛教戒律之一,对后来的中国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抓紧译经的同时,法显还将自己西行取经的见闻写成了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佛国记》。

《佛国记》是中国南海交通史上的巨著。中国与印度、波斯等国的海上贸易,早在东汉时期已经开始,而史书上却没有关于海风和航船的具体记述。《佛国记》对信风和航船的详细描述和系统记载,成为中国最早的记录。

法显以年过花甲的高龄,完成了穿行亚洲大陆又经南洋海路归国的远途陆海旅行的惊人壮举,他留下的杰作《佛国记》,不仅在佛教界受到称誉,而且也得到了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唐代名僧义净说:“自古神州之地,轻生殉法之宾,(法)显法师则他辟荒途,(玄)奘法师乃中开正路。”近代学者梁启超说:“法显横雪山而入天竺,赍佛典多种以归,著《佛国记》,我国人之至印度者,此为第一。”斯里兰卡史学家尼古拉斯·沙勒说:“人们知道访问过印度尼西亚的中国人的第一个名字是法显。”他还把《佛国记》中关于耶婆提的描述称为“中国关于印度尼西亚第一次比较详细的记载”。日本学者足立喜六把《佛国记》誉为西域探险家及印度佛迹调查者的指南。印度学者恩·克·辛哈等人也称赞说:“中国的旅行家,如法显和玄奘,给我们留下有关印度的宝贵记载。”

玄奘: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 ,其先颍川人 ,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鉴于法相学形成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如何融合二者,成为玄奖思考解决的问题。武德九年(626年),此时适逢天竺僧波颇抵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二十九岁的玄奘,玄奖为究竟瑜伽唯识学,始道途西行。

在途中经兰州到凉州(姑藏),继昼伏夜行,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赤建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铁门等地。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到达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行程13800余里。公元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到达长安。他西行5万里,历时17年,到印度取真经,并穷一生译经1335卷。

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相关文章

  • 公主远嫁VS僧人远行再创|丝路之最(二)

    丝绸之路,汉唐帝国的首都,是你的故乡,你穿过河西走廊,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的绿洲,越过帕米尔高原,中亚高原,到地...

  • 远嫁的你,后悔吗?

    谈谈远嫁这个话题吧!古代的远嫁只有皇族才可以,比如文成公主,解忧公主,她们是为国而嫁,有的人凄惨一生,有的人被后世...

  • 每次远行,都像远嫁

    从上大学到现在,每次出行,都像要远嫁的女儿。 对于父母来说,女儿嫁人本来就很伤心,心头一块肉被掏走了,何况是女儿要...

  • 第二章:远嫁?

    两个月后,凉王为耀天公主准备了送别宴,第二天,公主就要远嫁他国,此生此世永不能再相见。 第二天早上,大凉皇...

  • 远“嫁”(二)

    唤妹是家里的长女,虽然是个女儿身,却是从小被捧在手心的长大的。 唤妹出生后不久,杨得荣老婆又生了两个儿子,唤妹成了...

  • 原来“将夜”里的他们是这些星座的!你都猜对了吗?

    【公主李渔-摩羯座】 公主曾远嫁金帐王庭,后来在丈夫暴毙以后逃回唐国。公主很小就被母后教导要辅佐弟弟登上皇位。看似...

  • 书摘《雪中悍刀行》

    白衣僧人:烦恼清净远不远? 小和尚:不远。 白衣僧人:市井西天远不远? 小和尚:不远。 白衣僧人:阴阳生死远不远?...

  • 远嫁好还是近嫁好?

    几个小伙伴在聊天,说嫁得远比嫁得近好,理由是远香近臭嘛,嫁得远难得回家一次,一回来就是当公主供着,大家围着转,大家...

  • 王昭君远嫁匈奴的故事家喻户晓,游牧民族的公主嫁到中原的有哪些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汉族公主为了和亲而远嫁外邦,昭君出塞、解忧公主赴乌孙、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那么,...

  • 不负卿

    一千年前,西辽公主远嫁吐蕃,途经瓜州时遇上了一场风暴,被当年镇守边塞的耶律李所救,二人情愫渐生,而公主在瓜州辗转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公主远嫁VS僧人远行再创|丝路之最(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lp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