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嬴政成功兼并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的纷乱局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兼并战争的成功,与秦始皇勤于政务、严于用法、知人善用是分不开的,但过于勤政易专权,急法易立苛刑,在他统治后期,就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并且出现了“上不闻过而日骄”的局面,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秦的速亡。
人物简介:秦始皇帝(前260-前210),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继承王位,二十二岁亲政,于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执政期间,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南平百越,北击匈奴,修建灵渠沟通水系,修筑长城抵御外敌,并始创皇帝制度,自命秦朝始皇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上废除分封代以郡县制,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一.知人善用,顺时而为
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争霸导致战事频发,社会的长期动乱使得百姓生活异常艰苦,他们对于和平的渴望也日益加强,而要终止战乱,无非两种方法,一为和平谈判,维持诸侯割据的现状,二为以战止战,天下一统。天下分久必合,这是历史发展的自然趋势,顺着这种趋势,秦始皇不失时机的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为了完成霸业,他任用了大量军政素质极高的人才,并多次采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些人中既有运筹帷幄的将相、精通谋略的策士,又有直言敢谏的诤臣、能言善辩的说客,他们为秦成功兼并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秦始皇因阅李斯的《谏逐客书》废止逐客之令,避免了秦国现有人才的大量流失,在治国治军上多次采用尉缭的谋略,奠定了军事胜利的基础,还有谏臣茅焦强谏抗枉令直安秦之社稷,有拨划万金之资供顿弱游说六国权臣以离间其君臣关系、削弱六国实力,此外,王翦、王贲、蒙恬、蒙毅等人在统一战争中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君臣关系上,秦始皇与其辅臣关系相对稳定,并与李斯、王翦、蒙恬等人构成了一个长期共事且相对稳定的权力核心。古语云:“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能得贤而任之,并最终成就大业,说明秦始皇并非刚愎自用,而是能够知人善用,故《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等语有恶意攻击和夸大史实之嫌,作为君主,没有一定的气度、才智和用人之术,绝对无法使诸多人才为己所用,“治乱安危,存亡荣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正是秦始皇的知人善用使得策士多谋,佐辅竭智,君臣齐心尽灭六国,天下一统。
二.勤于政务,严于用法
“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这是《汉书》对于秦始皇的部分记载,由此可见,秦始皇是一位勤政的君主。勤于政务不仅是国务“一日万机”的实际需要,也可以避免太阿倒持,大权旁落。但是“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难免走向“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辩于上”,这于国家是不利的,在统一之后,他还曾五次出巡,使得六国残余实力不敢轻易制造暴乱,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此外,秦国前几任君主及秦始皇都尊崇法家,故秦国“事皆决于法”,并且法令较为详细。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律内容庞杂,已具备刑法、经济法、诉讼法、行政法、军法、民法等方面内容,证明秦朝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虽然部分法令在我们看来并不成熟,但对当时却是有着很大的进步意义,用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并且“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更是难得。严于用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的统一和的稳定做出了贡献,但秦国的法律主张轻罪重罚,并以法令名目繁多著称,这便容易造成苛刑泛滥,导致“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由于没有调整好政治心态,使得勤于政务变成了独断专权,严于用法变成了刻薄寡恩,然而这是执行上的失误而非“勤于政务、严于律法”之过。
三.上不闻过而日骄
天下一统之后,秦始皇志得意满,日益骄奢,听信术士之言而迷恋神仙之道,他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严酷刑罚等都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政治的稳定。从天资聪颖变为自贤自圣,自认为功盖三皇五帝,故自命皇帝,始创皇帝制度。从锐意进取变为好大喜功,在长期征战之后,本应与民休养,然而他却继续对外用兵,南平百越,北击匈奴,一方面是为了巩固统治,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彰显秦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对外用兵虽然开拓了疆域,增强了帝国的影响力,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却对国家的粮食生产和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滥用权力,“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迷恋神仙之道,“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政德败损且劳民伤财。“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虽说所坑杀的大多是术士,但“焚书”有损统治思想的发展与完善,“坑儒”也造就了更多的政治反对派。封禅举措失当,消耗巨大,并且埋下了秦朝政治衰败的祸根。大兴土木,筑长城,修宫殿及陵墓,若说其修筑长城是为了戍边,本无可厚非,但不加节制的利用大量人力物力建造宫殿和陵墓则明显是为了个人私欲而剥削百姓,具有代表性宫殿便是阿房宫,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仅是外观,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则是杜牧对其内部的描述,虽然有夸大,但也证明了其内部更为奢华。“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树草木以象山”,这些庞大的工程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使得让国家不堪重负,繁重的徭役也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这一系列错误的举措使得秦朝政治衰败,国力衰危,同时也使得民怨四起。虽然这些行为有制度性的暴虐在里面,但不加节制的剥削劳动人民,置黎民百姓于不顾的做法的确有违为君之道,故而秦始皇暴戾之名远播,秦朝统治集团也逐渐失去了民心,所以,对于秦国灭亡,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结语:作为一个帝王,秦始皇的确有很多的过人之处,他能让诸多能臣勇将为己所用,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统一大业中各尽其能,说明他很会用人,天下一统之后,没有残害功臣的做法在所有帝王之中也实属少见,他也勤于政事,严于用法,但过犹不及。废分封而立郡县,优化了选官制度,不分封王子皇孙,选贤任能等,这些对于当时都具有进步意义,可是执政晚期日益骄奢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秦的速亡,虽骄奢是大多帝王的通病,但应适可而止,至于残暴,更多是制度上的残暴,所以不能一概而论,综合来讲,他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