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挥环套桩 踏波飞身
上集说到俞廷玉全家隐姓埋名,在古岭咀结舍安家,改做树竹生意,维持生活。
没过多久,俞氏父子的生意越做越大,许多小商小贩推他为头,俞廷玉也就做起了树竹行业的老板,信河、乐河、饶河、马港、樟河的树竹归他统管,就在钓鱼台河边,扎起了八层大棑,以前他人的树棑,过不了龙头山“魔鬼湖”,如今他家的树棑,在春夏湖水暴涨季节象小山一样,直下长江。
话分两头,就在廷玉一家来古岭的次年,黄氏夫人又生一女,取名四妹,通海与丽珍相爱也已完婚。
从此改为於姓,谁也不知道他原来姓俞,湖边渔民见黄氏夫人称廷玉为“相公”,就喊廷玉为“老相公”,通海为“大相公”,通源为“二相公”,通渊为“三相公”,四妹为“四姑娘”。
不觉几年过去,通源与一家吴氏同行之女结为并蒂,通渊也已成人,父子四人都在树竹行业。但从不忘记练武、学文。在此不说廷玉亲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单说武功一门,兄弟三人,长枪短刀,十八般武艺,练得件件精通。兼且勤练水上功夫,尤其在“马家涧”那一惊,悟出了不少道理,从此又自创一套“挥环套桩”和“踏波飞身”的功夫。
何为“飞环套桩”!飞环套桩,就是在像马家涧那样水流湍急的地方,沿岸打上木桩,人站在飞流而下的船上,手里握着绳索,一头系个铁环,挥手抛出,不偏不倚套住树桩。
何为“踏波飞身”!踏波飞身,不知脚下踏的什么东西,就如小孩玩水碗一样,一个梭子过去,无任逆水顺水,流水静水,一个起落十几丈,借着水面的受力,弹跳腾空,再起再落。这门功夫在陆地后叫“燕子抄水”,据说创立了一个门派,清代的燕子李三就是练的这门功夫。
这方面尤其是老三通渊,从小练起,身子灵巧,飞环套桩百发百中,踏波飞身几个起落就到了半里之外。人们称他们兄弟为“水上飞”,说他们能踏波而行。
因此他们父子兄弟常到马家涧,进行实地练功。
就在一年的夏季,连续下了十多天暴雨,湖水猛涨,俞氏父子的树棑,摆到蛇山口,正准备趁着大水,大下长江。只见饶河洪水滚滚而来,水中树木,草把纷纷不断,接着是箱柜盆桶,许多家庭用具,漂流而下,远处看的不甚清楚,似乎还有活人。
廷玉说声:“不好,不知是哪里山洪暴发,又是百姓的灾殃!”连忙吩咐水手:“停住树排,暂且不放,救人要紧!”
自己与通海兄弟四人划了两只小船,来到江心,果然救起了一人,廷玉和通海划着一只小船先把人送到棑上安顿,通源、通渊继续救人,整整忙碌了一天,接二连三地救起了六人。
天色已近黄昏,水上来物渐少,廷玉知道,不大可能再有活人漂流下来。便将两只快船,载着救起的六人直往古岭咀划来。
六人中三男二女,一个小孩,其中一对夫妻三十五六岁,一位女儿年方一十五岁,是为姚姓。一位后生和那小孩是亲兄弟,父母被水冲走,不知去向。另一位后生和他们是堂兄弟,父母也被洪水冲走,他们都是姓彭。
到了家中,六人齐齐跪在地上,千恩万谢,说:“救命大恩,不知何以为报?”几个人在洪水中漂流,已经吓得半死,哭也没有眼泪,只是不知今后怎么过活?如何是好!
廷玉看出了他们的心思,说:“你们不用担心,我这里有的是竹木,假如不想走,尽可在这里选个地方,搭个茅舍安身,至于干什么?也可下湖捕鱼,也可垦荒种地,假如愿意的话也可在我树棑上做个帮手!”
众人见说,千恩万谢,那姚姓的夫妻带着女儿就在钓鱼边搭个茅屋住下,彭家的二个后生就上树棑,小孩就在黄氏夫人身边一起养着。通渊与那姚姓的姑娘相爱,次年结为夫妻。
话分两头,再说元朝到了顺帝至正十几年间,政治腐败已到极点。加上天降灾异,煌虫肆虐,山东大旱,又且黄河决堤,更是民不聊生。以致盗贼猖獗,抢匪造乱,红巾揭竿,群雄四起。朝廷无法控制,政权已名存实亡。
廷玉父子本有一身武艺,也想投一明主,莫要埋没了自己。古云:“学成惊天艺,卖与帝王家”。
廷玉本是书香出身,细看天下各路雄豪,有的欺男霸女,有的掠夺民财,多为乱世枭雄,有的甚至是抢匪强盗,不足依靠。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寨边救主,崭露锋芒》
��V��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