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1日的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第10个节气,夏至,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
陈希龄于《恪遵宪度》一书,解释“夏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
夏至这天,正午时分,太阳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奇景(此现象仅限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过后经南返,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
过了夏至,北半球各地的白昼,开始逐渐变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曾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其后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但此时离“入伏”也不远了。从“夏至”起,经过三个“庚日”,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古代文人们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意思是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并且认为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二候蝉始鸣,意思是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三候半夏生,意思是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中国古代的“四时八节”之一,称之为“夏节”、“夏至节”。民间自古以来,便有在这一天,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以祈求消灾年丰。清代之前的夏至日,一直实行全国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自古以来,中国一些地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之后的起居调养,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而调整。宜晚睡早起。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饮食方面,以清淡为宜。早晚喝点粥,可以生津止渴,补养身体。同时,苹果、葡萄、木瓜、枇杷这类平和的水果,适合各种体质的人享用。
除了饮食清淡,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