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功公式》——《精英日课》

《成功公式》——《精英日课》

作者: HR楠不倒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15:48 被阅读2次

    1.这本书说的不是“成功学”,而是有关成功的*科学*。

    2.这本书研究的是世俗的、可见的成功。如果你是一个作家,你的成功就是你写的书销量怎么样;你是一个品牌,你的知名度怎么样;你是个律师,有多少人排着队请你帮他打官司;你是个明星,你有多少粉丝……这里说的成功不是你自我感觉怎么样,而是社会对你的认可

    3.业务表现好,不等于成功。决定你成功的不是你的业务表现,而是别人对你业务表现的评价怎么样。你的成功不是你的事,是我们 —— 也就是社会 —— 的事

    成功定律1:如果业务表现可测量,业务表现驱动成功;如果业务表现不可测量,则是网络驱动成功。

    说明:打网球和考高中,是业务表现充分可测的项目。艺术品是业务表现完全不可测的项目。大多数项目处在二者之间:表现和网络都起作用。

    你能怎么做:像名校这样,有时候网络看似不起作用,那可能只不过因为这个网络足够大,你身在其中而不自知。而如果网络很小,你又胸怀大志,那就一定要一开始就瞄准那个顶级网络!

    好东西越来越容易传播,而位置的总数不变,这就意味着胜者通吃和收入不平等的局面会越来越严重。

    很多人说美国人的收入差距增大是因为工作外包和自动化导致的 —— 这些效应都可能存在,但弗兰克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技术进步带来胜者通吃的局面。要知道现在不仅仅是底层跟上层的收入差距在拉大,上层的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加大。现在连牙医都是明星通吃,普通水平的收入下滑。

    1980年代,CEO的平均收入是普通工人的42倍,现在CEO则是400倍。这难道是因为CEO们越来越贪婪吗?

    过去选CEO都是从公司内部提拔,那么CEO的工资就是公司内部协商确定。但是90年代以来,CEO可以跨公司,甚至跨行业任职,出现了一个*开放的CEO市场*,CEO的议价能力才大大增加。这个变化的一个重要榜样就是在IBM的传奇CEO路易斯·郭士纳,他之前是烟草公司的!

    什么叫人才流动,这就叫人才流动。这个流动的时代,就是胜者通吃的时代。胜者通吃的时代,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是个人能力越来越重要的时代。

    如果你能在某个领域中,表现得比所有人都高出一点点,也许你的收入就会比所有人都高出很多倍。

    所以也是运气越来越有用的时代。

    《成功与运气》2:胜者通吃

    胜者通吃的时代,“小众”市场将继续存在。

    可是另一方面,如果你真的想要严肃对待一个工作,那面对这个胜者通吃的世界,就千万别自欺欺人,拿“平庸”当“小众”。大部分无名的作品内容水平其实真是差不多 —— 你要真厉害,这个时代比任何时代都容易出头。很多时候所谓“小众”其实是对“平庸”的自我安慰。

    大多数人不感兴趣,但是有少数人对你的东西特别特别感兴趣 ,这个才是真正的“小众”。大家都不怎么感兴趣,那叫“平庸”。

    选择越多,越是胜者通吃

    成功定律二:业务表现是有上限的,而成功是没有上限的。

    说明:一旦大家的水平都接近上限,到了金子和金子比的程度,决定成败的就很可能是一些细节,甚至干脆就是纯属偶然。但是到了这个层次,成败的结果却越发地重要。第一名只比别人领先一点点,他收获的回报却大很多很多。业务表现是正态分布,成功的回报却是幂率分布。

    你能怎么做:首先你得是金子。其次你需要一点特色,得让人容易识别。

    索罗斯手下的交易员评价索罗斯,说这就好像打高尔夫球一样。不怎么会打的时候,你看不出来顶尖高手到底厉害在哪。等到你的水平越接近顶尖高手,你就越觉得顶尖高手高不可攀。高尔夫球打到高水平要考虑的因素太多,风速、温度、草地的纹理……但是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你敢不敢挥出这一杆!

    索罗斯,不但能综合运用四种知识,而且到关键时刻敢于执行。索罗斯拥有的,叫做实践智慧 —— 他能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做恰当的事。

    所以高手厉害还真不是数学厉害,而是他综合考虑了数学、主观感受、社会文化和情绪,以及直觉。

    成功定律三:以前的成功 × 适应度 = 未来的成功

    1.适应度:当前这首歌有多成功,多受关注,叫“欢迎度”。欢迎度跟以往的成功有关,甚至可以是白给的成功。而“适应度”,则是这首歌在同等的条件下,自己打败竞争对手和赢得关注的内在能力。这是一个来自进化论的词,正所谓“适者生存”。

    2.欢迎度可以是炒作出来的,而适应度代表内在的竞争优势。

    3.适应度并不一定就是业务表现,因为业务表现是个独立的分数,而适应度是跟别人竞争的优劣情况。但是适应度不受社交网络流量的影响。

    4.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东西好不好,你需要关注的是它的适应度,而不是欢迎度。

    你能怎么做:名望和托儿代表你以前的成功,而想要取得未来的成功,你还得有适应度才行。

    成功定律四:团队需要各种人才的合作,但是功劳往往归于一人。他能拿走功劳不是因为他这一次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拥有这个领域。

    1.团队智商高的集体有三个特征 ——

    人们比较善于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捕捉每个人的情绪;

    平等对话;

    团队中最好要有女性,因为女性更善于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

    2.成功团队的网络结构有三个特点——

    要定于一人。这个人为项目负总责,其他人提供支持。

    人员构成要多样化。每个人有不同的专业,人与人之间要有不同的强弱关系。要有熟人、有新人、有外人。

    强调面对面的平等交流。

    你能怎么做:

    1.想要拿回自己的功劳,你必须学会独立工作。

    2.如果你是新手,别在乎眼前的得失,你想要的不是一两个功劳,而是自己的系统!如果你是老板和导师,千万千万把该给别人的功劳都给人家,到公开场合大声说这是谁做出来的 —— 你心里明白,其实还是你的。

    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系统”的重要性。一直跟着一位牛人做事,你很难拿到自己的功劳。但是如果你跟不同的人合作过,做过很多事,你的人设就出来了。

    回顾:画布策略的学徒心法

    用一句话总结画布策略的心法,就是 “be lesser, do more” —— 把自己放在更次要的位置,给别人做更多的事。

    有什么好想法,赶紧告诉老板。多跟不同的人认识,介绍不同的人之间互相认识。别人都不愿意做的事,你去做。发现团队有什么缺点和漏洞,你去补救。更进一步,不但对前辈要这样,最好对所有人都应该这样。想想有什么好想法能帮助别人,免费把想法给他。

    这就是学徒的精神。

    “画布策略”没有过期时间。哪怕你自己已经独立做事了,哪怕别人都开始对你使用画布策略了,你还应该继续给人当清道夫。

    因为还有一个最后的道理,是那些狂妄自大的人体会不到的:当你给人铺路的时候,你实际上也在左右他的前进方向。

    成功定律五: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成功就可能在任何时候出现。

    说明:单个项目的成功,由两个变量决定。

    第一个变量叫 r 值,r 代表想法的好坏。r 值越高,这个想法如果能实现的话,它的影响力就越大。

    第二个变量叫 Q 值,代表你把这个想法实现的能力,也就是你的执行力。

    用 S 代表成功,那么——

    S = Qr.

    人的 Q 值,并不随着年龄变化。

    r,是不可捉摸的。Q,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产量,你自己可以控制。

    你能怎么做:现在很多人爱说“拥抱不确定性” —— 请注意,说我不怕 r 值的不确定性,对各种想法持开放态度,这可不叫“拥抱”不确定性。你得主动出击,毫不懈怠地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做下去,没有新 r 值就难受,这才叫拥抱。

    一个学者取得他的最重大成就,既不一定是年轻的时候,也不一定是年老的时候 —— 而是完全随机的!

    如果你说这个重大成就靠的是灵感,那巴拉巴西的结果就是,灵感与年龄无关。

    比如说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位得主,就是凭借研究生时期的一篇论文获奖的,那是他平生发表的第一篇论文。而另一位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则是在70多岁做出的获奖工作 — 他本是耶鲁大学的教授,当时耶鲁规定70岁强制退休并且关闭实验室,他在退休之后坚持做实验,竟因此得了诺贝尔奖。

    所以那些五十多岁就没有重大发现的人,并不是他们太老脑子不够用没有灵感了,而是因为他们不做了。

    所以搞科研不是踢足球。巴拉巴西说,人的灵感和创造力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下降。你无法取得成就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你失去了创造力,而是你没有坚持下去。如果持之以恒,你的创造力不会辜负你。

    老王未必没有体能了,但真正表现了体能的,是老张。

    巴拉巴西只是指出强调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创造力并没有衰退。我想强调的一点,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创造力似乎也没有增加!这个研究说的是做出最大贡献的年龄完全是随机的。

    这说明灵感,其实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我们可以把科研工作比作挖金矿。你到处挖矿,运气好的时候,一下子就发现了一个大金矿,运气不好的时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你都没啥收获。当然,你可以慢慢对金矿的走势有个感觉,就如同高手的确善于科研选题,可是你永远也否定不了运气。

    你认为你是老王,你就是老王。你认为你是老张,你就是老张。

    问答:不要低估天下英雄

    怎么才能让“欢迎度”,或者说“以前的成功”,从0变成1呢?找人推荐、找机会表现、慢慢等待,这些都可以,但我想补充两点。

    一个是不要低估取得成功的难度。刚开始做事的时候人们经常信心满满,甚至觉得自己敢做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会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说,有人正在筹划人生第一本书,你问他预期卖多少本,他可能会说能卖一百万本!这就是无知无畏,事实是现在你弄本书放网上免费下载,都很难获得十万次点击。

    不要低估社会,更不要低估天下英雄。想要用上成功定律,首先你得是金子才行。否则就算有人帮你赢了起跑线,你也不能持续。简单来说,成功之前大约得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学习。这一步是硬功夫,要专注提高自己的适应度。从上大学到研究生学徒或者初入职场做最基本的工作,都是学习。这个阶段不要想“成功”,你的功夫还没练成。

    什么叫练成呢?如果你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那就是必须明显高于业内一般水平才行。水平不行非得往外拿,那说明你不但不行,而且还不知道自己不行,或者缺乏个人荣誉感,或者缺乏最起码的品位。练习阶段做的事、做出来的作品、甚至取得过什么荣誉,都别当回事,最好全忘掉,将来你想起来会感到脸红。

    第二步是积累。如果你确信自己的水平已经明显高于业内一般水平了,也不能指望立即成功。

    《出奇制胜》(Smartcuts)这本书里有两个例子,我们专栏以前讲过,能说明积累的重要性。有人偶然拍了一段短视频,放网上居然就红了,又是被邀请上电视节目又是出纪念品,但是热度很快消退。有人同样是因为偶然的原因走红,却能把流量留住,获得真正的名望。

    根本区别不是这一个作品有多大差异,而在于走红之前有多少积累。后面这个人,比如“可汗学院”和《罗辑思维》,已经积累了很多高水平作品,别人看他看到的不是一个作品而是一堆,是一个系统和一个人。

    职场也是这样,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积累出来的。新人水平再高,你让他直接当市长也不能服众,也指挥不动。而如果一个人已经树大根深,你不用他都不行。积累是成功的条件,水平只是积累的前提条件。

    第三步才是推广。过了学习阶段,你就配得上做为天下英雄的对手。积累,则是你淘汰天下英雄的终极手段。至于说能推广到什么程度,因为偶然因素太多,很大程度上是你无法掌控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功公式》——《精英日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oh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