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写出我心》又有了新的发现,那就是怎样对待倾听和赞美。
娜塔莉说:“写作也有九成靠倾听,你是如此专注地聆听周遭的环境,以致那环境盈满你的身躯,因而当你提笔写作时,它便一发不可收拾地从你体内流泻而出。如果你能捕捉周遭真实的一切,你在写作时便不需要其他的东西了。”
我不晓得自己是否在别的书籍上看到了类似的观点,但是读到这句话时,依然是深深的撼动了我的内心。
仿佛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不仅找到了自己在写作方面之所以止步不前的原因,更是理解了为什么要重视倾听,并开始有意识的去察觉自我的倾听。的确问题还不少,在阅读时和听课时,甚至是在朗读时,我都能够做到心猿意马,身体和心灵一分为二,各做各的事。
由此可见,我对于“专注”的理解还相当肤浅。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段,只在做一件事。比如一动不动的在那里阅读和写作,或者和别人沟通。这些都太表面化,而真正的专注,必须要和倾听在一起。全方位的打开,接纳并积极的回馈。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参与到这次沟通过程中。这才是身体和心灵的和谐统一。
正如娜塔莉所讲:“文学的责任是要让人保持清醒,活在当下。”作家自然是要先做到专注倾听,专注沟通,这样才能专注写作。
还有我们对待赞美的态度。娜塔莉说:“有人赞美你时,真的请你住嘴,就算感觉很不好受、很不习惯,也请保持呼吸,倾听,让自己听进去那些话,感受那美妙的感觉。建构起接纳正面、诚挚支持的雅量。”
接受赞美应当是专注倾听的下一个动作。而这个过程完成的好坏直接与我们的心态和自我价值感息息相关。
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们要谦虚,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典型案例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对于沟通技能的缺乏训练,也促使我们在面对他人真诚的赞美时手足无措,不知该以何种内容,何种形式予以反馈。于是就直接套用了自以为谦虚的做法,久而久之就成为自我否定和自卑的显性体现。
心理学有一个术语叫“自证预言”,当你自以为这也不行,那也不足的时候。即使你当下已经具备很高的水准,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随着内心的自信心与之俱下,会慢慢的去兑现你的语言,最终你真的会一事无成。
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倾听和赞美,的确对我而言是一个意外。我充分的理解了“写作让我们拥有两次生命”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能过着粗糙麻木的日常生活,可是当我们想记录下来述诸笔端,或者是将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判断时,就是在对生命的精雕细琢,也就是重新活了一次。
写作原来有如此多的妙处,让我越发好奇,我要再进一步的去探究其中的秘密,终将会水落石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