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卡卡读书”。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不愿努力综合症。
孩子不愿意努力学习,真的是因为懒吗?《终身成长》这本书告诉我们,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努力学习,不一定是因为懒,很可能是因为患上了“不愿努力综合症”。一次初中生家长会上,老师对家长们说:“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暖,但都缺乏奋斗精神,懒惰,不爱学习。”不仅老师有这样的看法,很多父母也觉得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在学习上越来越会偷懒了。
啥叫“不愿努力综合症”呢?“不愿努力综合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心理状态,具体是指青春期孩子为了维护聪明的形象,只做能让自己显得聪明的事情。这种心态下,他们遇到难题就绕着走,所以看起来就不太努力。
举个例子。小孩子刚上幼儿园时,会写几个字或者会背一首唐诗,父母都会夸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可是,随着学习的课程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孩子们就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失败。这时,他们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同时也极力想维护自己聪明的形象,所以他们就会不再尝试一些困难的东西。因为尝试就有可能失败,失败意味着自己的聪明、优秀的形象被打破,所以最好还是挑一些简单、轻松又让自己显得聪明的事情去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愿努力的综合症”。
“不愿努力综合症”本质上是对自尊心的一种保护,而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格外强烈,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所以看起来也特别不愿意努力。
那怎么治好“不愿努力综合症”?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找到“不愿努力综合征”的病根——固定型思维。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固定型思维。固定型思维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意识思维。拥有固定型思维不相信能力是成长的,不愿意接受挑战,他们认为,如果自己失败了,就意味着自己永远都是失败者。
青春期孩子因为自我意识的快速觉醒,尤其不能接受失败引起的挫败感,也看不见失败带来的成长收获和机遇,最后形成 “不愿努力综合症”,成为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
理解了“不愿努力综合症”是固定型思维在作祟,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来处理这个问题。
具体来说,父母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治好“不愿努力综合症”。
首先,培养孩子正确看待错误和挫折的态度。
当孩子认为自己没有别人做得好,或者在某件事上失败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引导孩子,让他换一个角度看待失败。失败固然让人痛苦,但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失败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下一次获得成功的策略。总之,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努力,把挫折和失败变成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其次,改变我们表扬孩子的语言,多关注孩子行为的过程而不是行为的结果;多称赞孩子努力而不是孩子聪明。
比如,孩子费了半天劲也没有解开一道难题,这时,你要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他获得的结果。你可以说“孩子,你刚才专注的劲头太酷了”。孩子考试答了100分,你不要表扬说“你真聪明!”而是表扬说,“这是你努力学习赢得的成绩。”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避免孩子盲目地自我鼓励“我能行!”
最后,引导孩子勇于尝试新事物,接受新挑战,享受学习的乐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当孩子对某一个领域有畏难情绪时,我们不要责备孩子,而是引导和鼓励孩子,把学习这件事情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
比如,孩子不喜欢背概念,那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概念卡片,加入趣味性的扩展知识点。比如,孩子不喜欢做难的作业,那我们可以试着把作业题目设置成类似游戏中的升级打怪,让孩子产生做作业的动力和兴趣。总之,改变一些学习中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孩子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并鼓励孩子进行探索和尝试。
过早拥有固定型思维的孩子,青春期就是一场巨大的考验。当孩子陷入“不愿努力综合症”的泥潭中,我们要看到孩子内心中的纠结和迷茫,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不愿努力的表面行为。只有家长找到问题根源所在,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失败,培养孩子勇于探索新领域和接受新挑战的意识,才能帮助孩子摆脱“不愿努力综合症”,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长带来的愉悦。
预告:生活中,估计很多人都产生过“改造对象” 的想法,让对象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那改造对象到底能不能成功呢?诶,下期我就告诉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