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说: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
杨熹文说:写作的意义在于分享。
也有的人说,写作是为了寻找跟自己生命呼吸的频率一样的人,就像海里的Alice,唱歌的时候没有人听见,难过的时候也没有人理睬,只是因为Alice发出的频率跟别的鲸鱼不一样。
而我之所以坚持写作这条道路,不过是想完成一场自我救赎的过程罢了!
曾经有个读者告诉我,现在写作的人越来越少了,是的,在我们的世界里,能跟音乐、画画、写作等艺术沾点边的人屈指可数,可是,当我决定换个平台去写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
不管你遇没遇到,仍然有很多在用笔去记录生活的人,因为每个人在经历世事之后,心中都会存在一种表达欲,但是有的故事适合讲给懂得人听,而有的故事则适合讲给陌生人听。
昨日看到一篇《我的文章,只想给陌生人看》,作者在文中倾诉了其中的理由:我写作是因为我喜欢,并没有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更没有想着能靠它去挣钱。
而甚或写过的文章发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文中的案例或是反例,有的朋友便会对号入座,那么可能就会导致朋友关系疏远,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于我而言,刚开始写作的最大障碍,便是文章是否发在自己的朋友圈,因为有的写出来的观点是完全不能与生活中的他们所苟合,比如我曾想写过一篇的题目叫《你们之间的要是爱情,我就去死》,明明想要这样写,可又怕生活里那些正在恋爱或者已经结婚的朋友看了产生误会。
但其实也并不是误会,因为我要表达的就是题目的意思,只是我本意不是特写某个人的爱情,但文中必定会有故事出现,那么可能就会有人对号入座,说不定改天分手后还会拿刀出来砍我。
为了生命安全,一直没敢去写这样的题目,很大部分原因便是因为平台的限制。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其实大多数写作者文中的故事很多都是虚构的,比如大冰的《乖,摸摸头》,大冰在里面写流浪,写情怀,写生活,但是其中的故事很多是采用了读者的素材,并不是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
最后鼓起勇气在朋友圈发文的原因便是因为这一句话——“我就喜欢你看不惯又打不到我的样子”,天高任鸟飞,人远我自由,既然你看不见我,我又怕什么呢。
但自己终究是不适应认识自己的人在我面前谈写作的,就如现在工作的同事,即便加了微信,我也会设置权限不让对方看到我的朋友圈,因为他们是跟我每天生活在一起,如果有天他们知道我在写作,我甚至都能想象出他们的反应,瞪大眼睛,张大嘴巴,说:“天啊!你居然写作!”
那时,就仿佛自己暗恋某个女生的秘密被发现了一样,我可受不了,于是,我就每天跟他们打打闹闹,假装一样没心没肺地笑着。
而也是毕业之后,自己才后悔了以前浪费掉了太多的时间,尤其是一整个大学充裕的时光,所以现在才会白天感到无可奈何,晚上又无力去改变现状,甚至连看本书的时间都没有。
幸运的是,自己一路跌跌撞撞、千回百转,最终又回到了写作的道路上来,而也正是写作,这一年来,我才认识到更多优秀的人,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自律,学到了努力,也学到了坚持。
字写的越来越多的时候,心也就越来越平静,就跟跑步一样,身体累了,心却安静了下来。我可以感受到那种内在的变化,知道自己正在一天天变得更好,我想,所谓的遇见更好的自己,便是如此。
王小波说过,你只要没事干,你又看过几本书,然后身边又有纸,又有笔,你总会去写的。
你之所以没有写,只是因为你太懒,想起网上有句话说的挺讽刺的:我躺在床上不愿走出家门的时候,你以为我是喜欢安静,喜欢独处,以为我不沉迷于世俗,留恋于物质,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只是懒......
也许我不能成为最优秀的那一个,但我决不能成为最懒的那一个,于是我便一直写了下来。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典狱长有一次查巡牢房,拿到那本隐藏有小石锤的圣经,对安迪说:“得救之道,就在其中。”
其实安迪当时已经在墙上开始挖洞,在牢房里的那张海报后面,正是安迪通往自由的道路。
最后,安迪在逃出肖申克时,留给典狱长的那本圣经第一页上就写着,“你说得对,得救之道就在其中。”
我知道,安迪的得救之道是那把小石锤,而我的得救之道,便是这字里行间。
所以,我选择了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