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做一个梦,几位美丽睿智的仙女师父教我修道,都随意而不拘言笑,亦师亦友的。我正体验到全身能量浑然一体,酥松甜美的状态,仿佛一只猫咪趴着午睡,无骨般柔软松沉。草地是柔软的,我看到周围灰色洗白的大石头,但是分明也是柔软的。我看见自己的形象在淡化,消失,我心里喜滋滋,只是感受着,丝毫不惊诧。我听到仙女师父们惊喜的声音:“哎呀,你已经突破形相了,从此,去来只是一个心念的事......"
我醒了,很舒服。
人大约都向往着神奇的能力吧,飞行啊,成仙啊,点石成金啊,这样的梦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比如飞行。大约人类的早期,刚刚逃过野兽的追击,气喘吁吁坐在树下休息,望见空中飞行的鸟儿,心生渴望:如果能够像鸟一样飞行该有多好!
人们发明了飞机。
其实,飞机不能替代自己飞行。
我们想感受到风吹到脸上,想感受每一次翅膀的扇动时空气的阻力,空气的托举,也感受因为阻力而引起的身体后挫。我们想在空中视线丝毫无阻,鹰一样俯视地面。或者,只是扇动翅膀让我们离开草地,游泳一般划开空气,上升到苹果树上方,不用很高,我们只是想把夕阳渲染的天空一览无余......
不借助飞机之类的科技,我们的梦想都是神通,喜欢武侠或者修仙故事的,都有此梦。
包括现在的网络,何尝不是在模拟人类集体潜意识之海,只不过,网络里都变成了文字,信息,变成了知识,成了形质化的,可视的东西,而非靠灵性感应和捕捉的了。
飞机是飞翔梦的模拟,但不能替代。隔靴搔痒似的让人不甘心。
不仅飞机,整个商品社会都是各种白日梦的模拟。浩浩荡荡的商品,太多太多用钱交换的东西,把我们对自己的意识的把控更多地卷走了。对成功的渴望代替了白日梦的体验,我们忘记做梦了。我们钻营生财之道,“创造”着需求。什么是创造需求?就是说,我们的梦想还没有启动,已经有成品在等着我们尝试了。
不可怕吗?
我们被不停地投喂着无穷无尽的商品。我们变成了商品体验官。然后,这些商品不断更新迭代。我们不停地体验,用一辈子的时间。
安静下来,我们需要那么多零食,那么多服饰,那么多娱乐,那么多欲望吗?
我们真正需要的只是一日三餐,一个住处而已。
我很厌倦。可是,我们可以停下来吗?社会的滚轮允许我们吗?
我们享受了好日子,我们也容忍着坏日子。我们和科技在我们不明所以的时候,已经签了合约。洪流中的我们,把旧日的天真烂漫,换成如今的忙碌茫然。
减少需求,我们最想体验的,其实是自己。
我想知道,人心里的白日梦,怎样带来心境的转变?我会不会起床时,带着满足的微笑?我会不会在做饭的时候,忽然想到,心里温柔起来?我想把梦留在纯粹心的能量场里。
举世清醒,我只想有个空间偶尔做做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