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是非常小的薄本书,找一个没人的地方,静下心,如果只看注文解释,差不多半个小时可以看完。
关键是原文也看不懂。
这本书的主讲内容是三纲,八目。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注重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行善,至醒,格物致知。
关于中庸的字面意思:“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夫子程颐先生说,不偏于一方叫做“中”,不改变常规叫做“庸”,“中”是天下不偏之道,“庸”是天下不变之理。
读这本书,我有很多疑问。
最近几年国学几度盛行,培养人的道德至上,行为至上是没错,有利于创建和平盛世。在道德至上的前提下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这也是后来被尊为盛典的原因之一。
这有些类似于西方的基督教,尊崇儒学是不是也是一种信仰呢?全民信仰。
看任何书籍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方法论,教导人在工作和为人处事上有更多的行为经验,有方法,有实践。一味的说教会让人感到苦乏,在去解决问题时却找不到如何行通的方法才让人捉急。
孔圣人的儒学作为教典指导人们的道德思想被称为盛典,但却不是治国,处理事物的方法论宝典。真正的方法论写在你每次的实战经验里,思想政治课大家都懂,怎么把事情办漂亮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手段。
道德哲学思想是圣人一生践行的事,而我只是个普通小老百姓,如何处理事物是我所需,道德指引在心中,不可明说。
我是润苼,
坚持读一本好书,写一篇浅文。
《简写书评》专题,长期有更。
力争做到最自己有效输入,
对他人有益输出。
欢迎您来评论、关注。
【书评042】读《大学·中庸》理论指导与实践方法论的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