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必然是早期原始部落就普遍使用的武器,作为它的升级版的弩,在中国又是谁发明的?
魏晋之际史学家谯周所撰《古史考》说“黄帝作弩”。但我们知道,人们喜欢把所有创造都推到黄帝大人身上: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甚至指南车这样古代绝对不可能出现的事物,也被算成他老人家的发明。而且,一个魏晋之际的人,依据什么能论断黄帝是弩的发明者?
然而,假如远古的命名与赠谥是严肃的,那么从黄帝之名,我们可以认为至少有两个事物的发明(再发明、大改进、普遍使用),应该算在黄帝一族的身上。
一个就是战车,黄帝族又称轩辕氏,而成熟战车的出现,大概也就是部落逐渐扩大为最原始的部落国家的时刻。
另一个就是弩,证据就是“黄”这个字。黄帝、炎帝、商契、成汤,应该都是古代大能的后代谥号,这些名字里保留着后人对他们最深刻的记忆。
黄,一般情况下它是指一种颜色,但为什么创造它的商族人,却要写成与黄色完全无关的模样?或许在他们的遥远传说里,黄帝确实也是其中的一个远祖,但因为和其他部落共享这个祖先,他也就并不是本部落的“上帝”(创始祖先)。当然,这个无从确证,唯一能够作证的,是汉字本身。汉字黄,本就是一把弩的样子。
甲骨文“黄” 金文“黄” 一把完整形态的古代弩当然,我们需要对此进行认真的分析。
金文和甲骨文,应该理解为同一种文字的完全版和简化版,也就是说,甲骨文是金文的简化字,金文是甲骨文的繁体正版。甲骨文保留了最核心的部件,金文则保留了全部细节。
在“黄”字中,甲骨文由两个部份构成:一个“矢”,和一个类似长方框的特殊部件。但在金文中,这个特殊部件呈现得更为细致、清晰,它不是方形的,而是椭圆形的,而且是由三条线组成。但金文中的“黄”字还有另外一个部件,一个类似“廿”字的部件。如果没有对弩的了解,我们很难想象这个字为何用这几个部件构成。
我们的推论是:黄字呈现的是一把基本完整的装了箭矢的弩,金文特别强调了它是踏弩(蹶张弩),也就是用脚踏弩机于地,用全身使力上弦的一种弩。那个像“廿”一样的部件,就是把脚伸进去方便全身用力开弓的弩蹬,现代警察使用的弩上,弩蹬这个部件尤其明显。
不用弩蹬的蹶张弩 现代警用弩前面的弩蹬不仅可以用脚上弦,也可以挂在固定物方便全身开弓但为什么弩身不是一把弓,而是三根有弧度的东西呢?我认为我们可以在三弓床弩上找到答案,黄,刻画的也是三弓弩,但不是床弩,而是蹶张弩,单兵弩。也就是说,黄甚至有可能是连弩、三连弩!至少,它一定是特别强力的一种弩。
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箭矢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以铁片为翎,世称“一枪三剑箭”,床弩也可发射“踏橛箭”,发射的时候蔚为壮观,箭支有如标枪,近距离发射可以直接钉入到城墙里面,齐射的时候,成排成行的踏橛箭牢牢地钉入城墙,攻城兵士可以藉此攀缘而上。这种弩,当时的名字就叫“huang”,就像它发射时那暴烈的声音,后来又有人称它为“大黄”。冠之以大,意思显而易见。
《太公·六韬》说:“陷坚败强敌,用大黄连弩。”《史记·李广传》记载:“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也就是说,一直到汉代,人们还记得“黄”是一种强弩!
用黄字表示黄色,也许就是因为它们的发音一致。但显然在创造这个汉字的商族人心目中,黄,最重要的是一种脚踏上弦的强弩。
黄字的形象来自于弓弩,这样的考证有点过于大胆,似乎只是孤例,而孤例往往是研究的死敌。好在我们能够从另一个汉字中查到有力佐证。这个汉字就是“单”字,它的本义就是“弹”,这表示它和弓弩会非常想像。
单(弹)的甲骨文 单(弹)的金文这个单(弹)字似乎表明它不是射击弹丸的那种弹弓,而是射出束缚动物、敌人双腿的绳索(两端石子,中间绳子),而它的机身,似乎就是一个弩机。这种兵器西方称之为弹索弩,和我们的甲骨文和金文描绘的高度一致。(参考:中新网8月23日电 据美国侨报网报道,22日,美国橙县警方现场公开测试新型的无伤执法用枪。这种类似于泰瑟(Tasers)电击枪的无伤执法用枪,射出去的不是子弹,而是带着两个重量码和4个钩子的绳索。射出后,带着重量码和钩子的绳索会在瞬间将嫌犯捆绑,使其失去反抗和逃脱的能力。)
后来“黄”被改称为“弩”,就像“矢”被改称为“箭”,自然有它们各自的历史原因。但“弩”的名字里显然有“怒”的意思,而并不意味着它是奴隶或者女人使用的兵器。弩的意思,就是怒之弓。
如果黄帝真的是黄帝,黄真的是对一个伟大部落创始祖先的谥号、尊称,那么黄这个字,黄帝这个名称,很可能就是记录了黄帝发明弩的伟绩,一如轩辕氏一名,同样记录了他们一族在战车上的绝对领先。
战车加上强弩,这一族必然成为那个时代的绝对强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