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极简书法史》读书笔记(二)

《中国极简书法史》读书笔记(二)

作者: 雨沐wz | 来源:发表于2019-03-11 22:28 被阅读0次
    《中国极简书法史》读书笔记(二)

    接下来谈到笔法,首先说到执笔法和坐姿,这里不作详述。

    关于执笔和坐姿,作者有如下总结:

    《中国极简书法史》读书笔记(二)

    除了坐姿笔法外,谈到"势",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东汉书法家,文学家蔡邕在《九势》中所言: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作者认为代书家言“势”, 大致有两种角度:一种是审美鉴赏;

    东汉蔡邕《篆势》 所谓“不方不圆, 若行若飞”; 西晋索靖《草书势》 所谓“逸游盼向, 乍正乍斜”。

    另一种是传授用笔方法;

    西晋成公绥《隶书体》 所说“轻拂徐振, 缓按急挑, 挽横引纵, 左牵右绕”; 南朝庾肩吾《书品》 所说“或横牵竖掣, 或浓点轻拂, 或将放而更流, 或因挑而还置”。

    回来看前面说的"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应指后者,这里的笔软一说指的是用笔软弱无力,则只能写出奇形怪状的东西了,与同篇中"力在字中,下笔用力"形成对比;一说指的是软的笔(毛笔)可以写出奇巧瑰丽的势态。目前尚未明确,偏向于后者。

    附《九势》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译文】:

      书法起始于自然,有了自然,就会产生阴阳了。有了阴阳,姿态和气势就产生了。起笔隐藏,收尾回护,力度就在其中。下笔用力,就会产生漂亮的外形。所以说,气势来了,停都停不住,气势去了,止也止不住。只是因为笔豪柔软,才会产生奇异瑰丽。

      凡下笔结构字体,都要使上部覆盖下部,下部承接上部,使字体形递相照应关联,不要使形势相背离。

      转笔,应使笔毫左右圆转间断又注意相连续,不要使间断处孤立地显露出来。

      藏锋,表现在笔画的起笔和收笔的笔迹是,笔画欲左行先要右,到笔画运至左尽头亦向右回笔。

      藏头,笔毫逆落藏锋后顺势按捺下去,平铺纸上,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运行。

      护尾,画点笔势尽时,用力回收笔锋。

      疾势,出于短撇和波画之中,又在那竖画的紧趯之内。

      掠笔,在长撇的趱锋和峻趯中用它。

      涩势,在于紧张快速战斗向前推进的办法之中。

      横画,如现鱼鳞平而实不平,竖画如勒马缰放松中又时时紧勒,这就是横画、竖画的规则。

      这些名叫九势,得到它虽无尊师传授,也能与古人相妙合。必须笔墨功夫深厚,就可进入妙境了。

    第二章 书法的艺术性及书法观念

    书法,关键在于一个法字,法即法度。学习书法先要学习法度,如笔法,字法,章法等。

    南朝的士族书家王僧虔《书赋》有云:“情凭虚而测有, 思沿想而图空。”所以说书法是从心之所想,情之所寄,然后描绘于纸上的艺术。

    唐代书家强调书写时的精神状态。书法家,理论家孙过庭在著名的著作《书谱》

    中提出了“五合五乖”:“神怡务闲, 一合也; 感惠徇知, 二合也; 时和气润, 三合也; 纸墨相发, 四合也; 偶然欲书, 五合也。 心遽体留, 一乖也; 意违势屈, 二乖也; 风燥日炎, 三乖也; 纸墨不称, 四乖也; 情怠手阑, 五乖也。 ”

    又云:“得时不如得器, 得器不如得志”。将精神状态置于首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极简书法史》读书笔记(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ai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