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羊背上的青海

羊背上的青海

作者: 春风十里绿神州 | 来源:发表于2022-01-17 17:15 被阅读0次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有大山,名昆仑。---《大荒西经》

    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海内西经》

    昆仑东南地方五千里,名曰神州。----《尚书 益稷 正义》

    “府,文書藏也”(《说文解字》,卷九),意即文明和文化的发源地。

    “青海地大物博,是我们祖国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朱德,1958年),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昆仑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大雪山横空出世、横亘捭阖,漫天雪花在这里凝聚成皑皑白练,青藏高原又以母亲般圣洁、无私的温暖情怀,孕育涓涓细流,汇集成举世闻名的黄河、长江和澜沧江,昼夜奔腾,亘古未息。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唐,李白)在这里,雪山绵延,天低云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壮丽;在这里,经幡共天风与飞,牧歌与羊群同轴,有一种触及灵魂的感动;在这里,那些皮肤黝黑的汉子们,祖祖辈辈与严酷的自然环境抗争,不退不转,无悔无怨,有一种令人振奋的动力!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庄子,知北游》),这就是我们大美的青海,这是一片如此壮观而又神奇的土地,置身其间,“人们会受到心灵的震撼,会感到语言的苍白”(强卫,2010年)。

    就是在这大美的地方,孕育出了中国最早的民族—羌人,“忆昔我祖名轩辕,发源根据在昆仑”(秋瑾,1903年),“中华民族的人文的始祖炎黄首先是羌人的祖先,然后才是华夏族的祖先”,“青、甘、陕、川一带,主要是炎黄部落联盟活动,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顾颉刚)。勤劳勇敢的羌人,在他们的首领---炎帝、皇帝及其后来者的带领下,绵延辗转,沿着河湟谷地、川西北台地和云贵高原,沿着东经95度至105度间条条深谷,一路东进南下,迁徙融合,繁衍扩散。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卡窑文化,这些早期文化里无一不留下了羌人的烙印;羌族、部分汉族、纳西族、普米族、景颇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基诺族、傈僳族,包括现代缅甸人身上,都毫无例外地流淌着古羌人的血液(《维基百科》)。

    唐古拉藏羊

    在东进南下进程中,祖先们互通有无,休戚与共,羌人不仅将他们最先繁育成的麦子、牛、羊等先进技术带到了下游,也自然而然地将以羊为图腾的早期文化和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民族品格播撒至远方的各个民族。在这一史诗般的迁徙融合过程中,如影随形地追随着羌人的,始终有一样东西,那就是羊,不错,就是羊——准确的说就是由青藏高原上藏羊及其祖先们,他们或矫健奔驰于高山大泽,或自由徜徉于连天碧草,承载着羌人的信仰,追随着羌人的脚步,不弃不离,将物质与精神、文化和生活如此完美而又和谐地渗透到青海高原儿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隔阂,将青海高原那些特有的精神、信仰、经济、文化元素带入到现代文明,发扬光大。

    贵南黑藏羊

    没有羊,就没有羌人,也就没有羌文化;没有羊,青海的文化、生活和精神家园就失去了那份特殊的光泽。在当代青海,没有羊,就没有畜牧业,离开了羊,农牧业发展就失却了基础,高原畜牧业、特色畜牧业、生态畜牧业甚至整个高原现代特色农牧业的发展,会在相当程度上变成一纸空谈。

    乌苏欧拉羊

    羊大者,为美也,大美者,青海也。壮大藏羊业,我们不但要让藏羊的体格和体重变大,更重要的是,要用现代产业理念改造传统养羊业,充分利用青海藏羊特有的品牌优势、文化优势、技术优势和区位优势,打造青海藏羊的产业优势。我们就是要树立青海是中国“藏羊之府”的大品牌意识,积极打造“养殖—加工—生态—文化”四位一体,肉、毛、皮、骨综合利用,均衡发展,与“大美青海”相匹配、名副其实的现代大藏羊产业,让藏羊在青海的“四个发展”和“两新”进程中焕发新的光彩,谱写新的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羊背上的青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gc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