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对《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心理分析

对《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心理分析

作者: f2dd1c841bab | 来源:发表于2019-02-03 15:54 被阅读14次

        来谈一部电影吧,看过一定数量的电影,但也许是我兴趣特殊吧,跟身边人谈起,永远是,这部电影我没听过。

      想谈这部电影的原因,也只是因为看到一个人的一句话,我是等你收养的流浪狗。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瞬间想到了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我想,她是另一个松子。

        松子代表的是世界上的一类人,从他人身上寻求自身精神上的满足的一类人,可悲也可敬。这种现象其实可以算的上是一种心理问题,也可以说成是心理疾病,只不过这种病不危害他人,只会危害自己。

        其实病因很简单,绝非先天,而是后天成长的问题。这涉及到依赖型人格,回避型人格的形成的问题,但既然是要谈这部电影,也就先不从学术角度去分析这种现象的形成了,就从电影本身去谈它。

        松子,善良,美好,导致她一生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她的家庭。心理学上有一句话,叫做人的童年决定人的一生,这话我是绝对赞成的,其实每个人的一切行为都能从他的童年中找到原因,又有点跑题,还是回到电影。

        松子出生在一个比较传统的日本家庭,父亲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母亲身为日本女人,自然是以夫为天,所以松子生活的总体氛围是压抑的。而松子,她有从小身体有病的妹妹,父亲和母亲所有的精力都给了妹妹,所有的关注和呵护也都给了妹妹,而松子,是被忽视,被冷漠,被严厉对待的存在,可以说,她与家庭是几乎没有任何情感交换的,这也就是悲剧的开始。因为精神上得不到满足,她开始讨好父母,以博得关注,得到一点点精神上的满足。

        久而久之,这变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无条件牺牲自我去对他人付出,以达到自身精神满足和心灵温暖的一种可怕习惯。只有让别人快乐,自己才能感到快乐,如果不让别人快乐,自己就痛苦焦灼而感受不到快乐。世界上,习惯是很难很难改变的,有一句话叫做,当你爱一个人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这种爱往往稳定且持久。不要认为这种习惯是很容易改变的,人的童年好似小的树苗,当它一旦长歪,在树长成的时候再想让它笔直,太困难。而且长时间无法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那种痛苦,超越死亡。

        但这就出现的一必然,当她无条件牺牲自己去帮助她人的时候,也必然意味着她低人一等,两个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一个人一旦把牺牲自己成为一种习惯,就不会有自己的底线,会为了对方而改变,最后为了对方而把自己全方位的改变,这样一种人格侵蚀了另一种人格的现象,心理学上被称为性过誉,指自己的原有人格因为其他事物而被吞噬。

      这才是悲剧的全部原因,归根结底,是家庭经历导致了这一切。像松子一样对所有人牺牲的人,常被人称为圣母,而只对一个人牺牲的,我们常称之为情痴。

      很多东西,结束后无法改变,就像松子,她悲剧的一生在她人格完全形成的时候就注定了悲剧。

      家庭很重要,童年很重要,仔细看,你会发现,所有在我们眼中的坏人们,都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与家庭。人们,有些相同的幸福,却有着各式各样的不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心理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gy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