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爆裂鼓手》(whiplash),开始看以为这是一部励志片,一直到看完也还觉得这仍然是一部励志片。可是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在看了几篇影评和经过几天的沉淀后,我发现这根本不是一部励志片,这是一部畸形的教育方式产生的畸形的师生关系和“教育产品”的电影,这里的产品是指学生被教育成了“期望”的样子。
19 岁的安德鲁一心想成为爵士乐的鼓手,通过努力他加入了顶尖音乐学院,并且在练习时被音乐老师弗莱彻看中,邀请加入他的乐团,通过不懈的努力,他赢得了核心鼓手的地位。
从这个情节和角度看,确实是一部励志片,不过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安德鲁上位的方式以及上位之后发生的事情,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
安德鲁目标明确,要成为顶尖的人,对待“朋友”也是如此。在和朋友以及家人一起吃饭时,大家高兴的谈到席间一个大学生的橄榄球成绩时,他却嗤之以鼻,说那不过是三流比赛罢了,有个人问他,你有朋友吗,安德鲁说,没有,我不需要朋友,我只需要追求卓越就行了。那人反问他,你去了林肯中心(顶级乐团)了吗?显然没有。安德鲁气愤的离开了饭桌,回家疯狂的练习打鼓。
安德鲁目标明确,要成为顶尖的人,对待女友也是一样。在他们第一次约会的时候,安德鲁问她为什么选择现在的大学和专业,她说只是因为这所大学录取她了,他似乎有些纳闷和不高兴,虽然没有表现的很明显;而问他时,他毫不犹豫的回答说,因为他就是奔着这个顶尖的音乐学校来的。随着安德鲁加入梦寐以求的乐队,希望有更多的进步,他和女友提出了分手,理由是他要变得优秀,就需要更多的时间练习,就没有很多的时间陪她,就会导致矛盾,就会影响自己进步。她问他,难道你认定我的存在一定会影响你成为最优秀的人吗?安德鲁没有犹豫的回答:是的。女友愤怒的离开了。
安德鲁目标明确,要成为顶尖的人,所以他能忍受变态的教育方式,并深深的认同。这一点在安德鲁刚进入弗莱彻的乐队时就看出来了,当时安德鲁的鼓点没打对,多次尝试后仍然不对,气氛的老师弗莱彻向他扔了一把椅子,幸好他及时躲过,并让流泪的安德鲁大声的喊出来“我很难过”;在一次训练中,三个鼓手的节奏都没有让弗莱彻满意,他让其他乐手去休息,让他们三个不停的打,直到能连续打到 400 个正确的鼓点为止,最后安德鲁成功夺回了他的核心鼓手地位,代价是流着献血的手。
安德鲁目标明确,要成为顶尖的人,就要清除一切障碍。安德鲁成为乐队的核心鼓手是一个“巧合”。一次乐团外出参加比赛时,当时的核心鼓手不小心弄丢了乐谱,而当时演出就要开始了,弗莱彻说没有乐谱你 TM 也必须上台给我演奏,乐谱你总该背的差不多吧,核心鼓手说,他从来记不住乐谱,他是视觉型的人,必须要看着乐谱才行。正当弗莱彻愤怒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安德鲁说他可以上台,弗莱彻问安德鲁背过乐谱吗,巧合的是,安德鲁说,我能背下来每一个音节,更巧合的是,当时核心鼓手的乐谱正是由安德鲁保管的,并且巧合的在需要的时候才发现乐谱被清洁工或者什么人给拿走了。
安德鲁目标明确,要成为顶尖的人,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在一次演出中,因为大巴车故障,他要迟到了,于是他租了一辆车,赶到现场,到了现场后发现他的乐谱落在了租车公司,弗莱彻说你没有机会了,他已经让替补鼓手热身了,他留下了“你离不开我”这句话后疯狂的赶回租车公司去拿乐谱,悲剧的是,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他的车被一辆大货车撞翻了。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满身鲜血的他从车里爬出来,带上乐谱和鼓槌,奔向演出现场。不过这依然没有得到弗莱彻的关心和认同,弗莱彻终止了演出,因为安德鲁当时的状态没法继续演出了。安德鲁愤怒的拳头挥向了弗莱彻。最终他们两个因为这个事件都离开了学校。
安德鲁目标明确,要成为顶尖的人,就算被骂也在所不惜。影片结尾,弗莱彻邀请安德鲁去卡内基参加演出,这个演出可以决定每个乐手的职业生涯。“如果你搞砸了,你可以换个行业了,因为来这里的人的记忆都非常好,没有第二次机会了”,弗莱彻强调。邀请安德鲁来参演的时候,弗莱彻告诉安德鲁,他们演出的都是当时在学校乐队演出的那些曲目,所以不用担心。然而真正演出时却完全不是这样,演奏的是另外的曲目,安德鲁看到别人的乐谱就傻了,WTF,他被弗莱彻耍了,因为弗莱彻知道当时自己被开除就是因为安德鲁的起诉。可即使这样,安德鲁也不愿意放弃,就算不知道乐谱,他也随着乐队一起乱打鼓,他的同伴都在抱怨他在搞什么呢。演奏完后,在所有人都以为他完蛋了的时候,他却不顾所有人的眼光,开始了 solo,弗莱彻在台上暗示要扣掉他的眼睛,安德鲁不管不顾,依然 solo,随着 solo 的进行,弗莱彻也渐渐参与进来,最后,影片达到高潮,弗莱彻脱掉外套,挥动胳膊,帮助安德鲁一起完成了这段演出。安德鲁终于获得了弗莱彻的认可,却也变成了像弗莱彻一样的另外一个“魔鬼”。
影片虽然刻画的师生关系和教育方式有些极端,不过我却感觉很真实,这不就是从小到大学校里经常发生的事情吗。回头看看电影的名字 whiplash,其实本意是鞭打的意思,通过鞭打,安德鲁确实“成才”了,但是也更不像人了,我想我们任何人都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但其实这就是这种畸形的教育方式的必然结果。
真爱生命,远离鞭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