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新闻的《光与热》:从“马云讲英文被纠错”说起

新闻的《光与热》:从“马云讲英文被纠错”说起

作者: 金汐月 | 来源:发表于2018-04-10 15:05 被阅读0次

4月9日,博鳌论坛上一场对话引起了热议。马云在对话中因为被主持人打断追问问题,被冠以“马云讲英文被纠错”的标题被多个微博转发。

​微博热议

然而仔细看这段视频会发现,视频中主持人对“should”和“would”的打断和追问,并不是在纠正英语,而是在确认含义。

马云的这段话,是在回答主持人的一个问题:中国还会不会有40年前这样的发展机会?

马云的回答是:我认为任何国家都应该(should)有为未来奋斗的动力。

这里马云用的是单词是“should”(应该)。

而主持人接着问,是should还是would?并强调二者含义不同。

主持人的问题其实是任何国家“都应该”有为未来奋斗的动力,还是“将会有”为未来奋斗的动力?

这明显是两个含义不同的问题,而不是什么纠正语法错误。但视频配上的文字直接向纠正错误方面引导。

这本是很简单的英文单词,不相信这么多媒体都会搞错。但为什么这么多媒体都这样传播呢?因为“热”。

英语教师出身的马云,英文演讲是人们熟悉的操作方式,而在这样的场合“被纠正错误”,显然更吸引眼球,远比一个平平无奇的采访更抓人。

而这样的吸引方式则是以牺牲新闻的真实性为前提的。

也就是为了新闻的“热”,牺牲了“光”。

《光与热》

华莱士和贝丝诺伯尔合著的《光与热——新一代媒体人不可不知的新闻法则》,是新闻传播方面的必读物。

华莱士其人不必细说,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回头看看水表,默默删除了一段介绍文字。有需要者问度娘)。

教材的介绍

“新闻”在字面意思是发掘新东西。

新闻的“热”指热度,轰动效应;

“光”则是新闻带来的真相、事实、新知识。

但在“流量为王”的当下,新闻更注重轰动效应,就是“热”,而忽视了“光”。

华莱士

如今的新闻追求点击量,一味靠标题党吸引眼球,用最震撼的标题传递出很少的信息,追求的仅仅是热,丝毫不考虑光。

仅传达“观众想要知道的”,而不是“需要观众知道的”。

在最近几个热点事件中,都能看到对热的刺激与追求。

一行六人乘坐北京经停乌鲁木齐飞往格鲁吉亚的南航航班,结果北京飞至乌鲁木齐段的航班晚点,而乌鲁木齐飞往格鲁吉亚的航班又正点起飞,导致六人没有合适的航班前往,整个行程作废。

南航给出的解决方式是全额退票,或者换成飞往欧洲其他地区的航班。

南航的声明

这则声明不是在解释,而是在引导。

果然,声明一出,引发讨论,关注重点就跑偏到了旅客想要春节期间的航班占便宜一事上。

旅客本人的回应则是南航就那么几个航班,这只是当时提及的备选而已。

旅客本人的回应也深谙自媒体传播之道,首先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标题:南航这么耍流氓,因为你没有公众号!

游客的回击

直接击中了人们对于南航多次“流氓”行为的痛点,同时用公众号引起人们对信息渠道的重视。前两年有一则批判救护车收费的自媒体爆文,引起广泛讨论。当时人们就感慨,这是一个大V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还有途径发出声音,普通人会怎样呢?

引起人们对发声渠道的敏感。

“苦等”“被告知”“先飞了”几个字眼,让很多有类似经验的人深有同感。

的确,我们国家的飞机在晚点率上很是可观,尤其是几大航空公司的态度一直令乘客诟病。这几个字将乘客的苦楚、弱势,和南航的“店大欺客”“傲慢”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两则声明、回应的对比,重点已经不是事件本身是怎样的,而是引导人们关注什么,想让人们知道什么。由于信息不全,暂不做是非判断,仅就文本而言,这是一场“热”的对决——看谁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更多人的同情。

而与“光”无关。没有中立的信息给出。

只注重“热”的自媒体​

同样《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的时候,利用的是由“焦虑”带来的“热”。

人们都不想被同龄人抛弃,人们也都渴望暴富,这两个热点踩中了,加上文中不时出现的悲观语言,什么“就算你呆在原地,你缓慢成长,也是一种退步”。拿“别人的成功”猛戳“平凡”的我们,简直是儿时“邻居家的孩子”的加强版对比,效果奇佳。

韩寒随即发表了文章,指责这篇爆款是在“贩卖焦虑”,“制造恐慌”。

韩寒的微博​

接着又有更多的反对声涌现出来。

又贡献了一波“反焦虑”为“平凡”平反的热度。

实际上,无论哪些文章,传达任何观点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文章的观点是在不正确的信息之上的。论据尚且存疑,如何证明观点正确呢?

贩卖“焦虑”的文字,隐藏了那些成功人士在成功路上别人不可复制的经历和背景。

我们经常说比尔盖茨退学,但很少提及他妈妈是IMB的董事,有足够的人脉和资本支持儿子的创业。

比尔盖茨​

巴菲特的传记只会记载他8岁就去参观纽约证交所,但是不会记载他的父亲是国会议员,当时是高盛董事带他参观的。

人们只看见了80后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套现,看不到她之前的工作经历,更看不见她背后的资本支持;

人们只看见了90后OFO创始人戴维,却看不到他那个官职不小的父亲。

​我们知道的信息仅仅是冰山一角

因为这些信息都是无法复制的,都不利于“热”的传播。人们需要的是人人都有的,感同身受的点。

同样,那些倡导平淡生活的文章,也有弱化努力的嫌疑,只写了辞职旅游的美景和生活的巴适,过滤了没有稳定带来的不安全感和没有钱的捉襟见肘。

理想的生活是需要代价的。没有人能给出理想的生活的样子,评判标准全在自己。

​你认同的理想,就勇敢去做,你不想要付出那样的代价,就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别人为之的付出,在你这里可能就是无法承受的。

有人喜欢田园牧歌

就像有人觉得生孩子养孩子围着家庭是一种幸福,有人觉得要释放自我,不受任何拘束,不能接受家庭的束缚。这两种生活在选择的人看来都是他们的理想生活,但互换一下就会抓狂。

有人喜欢都市生活

网络让信息的传播变得容易,也让信息变得碎片化、肤浅。

源源不断的信息爆炸而来,原创、有深度的信息则越来越少。

如果不加分辨的读者,不经过理性思考,很有可能被这样的“热”炙烤窒息,而看不到一丝“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闻的《光与热》:从“马云讲英文被纠错”说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hg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