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天
[阅读书目]:《认知觉醒》
[微量开始]:每天10页
[今日完成]:正文p66-p83(17)页
[超额完成]:7
[今日感悟]:
人为什么总是会在做一件的事情的时候容易分神,手中所做不是心中所想
那是我们做事时的情绪没有投入到当下,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属性是通过对当前事物进行关联和发散,让我们回忆起曾经的事情,虽然这样可以很好的让我们调用脑中的记忆,但这也会产生一个负面影响,那就是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经常会因为当下在做的事情,回想起以前的感受,是痛苦或快乐,思绪会像天马行空一样不断的延展和发散,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如快乐,痛苦,恐慌,焦虑,我们的思绪要么在过去,要么在未来,从来没有放在当下,因此经常会出现,手中所做,不是心中所想。
这种情况其中最直接的影响是,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了,花了不少时间,却没有进步,然后就会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做这件事情的料,认为自己的命运不济,而且如果长时间任由不集中发生,会让我们这样的习惯越来越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后无论做什么都会停留于表面,没有办法进行深度思考,对自己的人生也没有掌控感。
怎么获取专注力:
让感受回到当下。我们可以通过冥想关注和感受自己的呼吸,把注意力拉回到当下,平时生活中,尝试放慢动作,多来感受正在行动的这种感觉,慢慢的你会发现思路开始清晰和专注。
很多时候我们会分心,是因为我们对正在做的事件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比方说,想练习写作,这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对你写的如何,需要在哪些地方下功夫,没有明确的思路,就像一个人走在开阔的原野中,好像哪里都可以去,最后却是哪里都去不了,因为他没有明确具体的方向,路太多了,就没有路了,而如果先把写作的主题设定好,围绕这个主题每天写500字,要在2个小时内写完,并且不准出现错别字,这样是不是就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了,当我们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时,我们的思考就是自然而然聚焦到这个方向,所以专注力的前提,是要一个明确清晰的方向,感受事物的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是一种很好的专注力的训练方式。就像现在我在写字,一开始文档里面一片空白,是无的过程,然后通过我不断的码字,文档逐渐被填满,这是有的过程,我的任务完成,这是无的过程,当我们开始用这种思维去做事的时候会发现这个过程还蛮有趣的,这就是因为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了当下,这个时候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是收获最大,最高效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制定学习或工作目标时,不要去选择那种闭着眼晴都能做好的,或是付出很多精力和努力都做不好的困难事情,因为前者会让你觉得太过简单没有成就感,而后者你又学觉得太难,在这个过程容易受到打击而放弃,而真正可以让你投入专注力的,是那些,对你对你来说,有些难度,但只要你稍微付出就可以达成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