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日常之中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做想做的事,也没有足够的金钱我们去所想去的地方,我们感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自己于心于力都不足以应付,没有余闲,也没有余钱,深陷在贫穷与忙碌之中。如果你也存在这样的困扰,那么请允许我向你推荐一本好书——《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我最初是在朋友圈中发现这本书的,是经济学家塞德希尔和心理学家埃尔德合著而成的一本行为经济学著作,里面列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谈论稀缺的原因、造成后果以及如何改变稀缺的状态。我读完之后大为震惊,发出哦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之感。我非常喜欢并赞成里面的各种观点,也希望在这里能简单的跟大家分享一下作者所阐述的我们常感到到稀缺的原因。
稀缺,顾名思义,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穷困之人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永远缺少时间。但是,进一步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为什么?因为贫穷和忙碌并不是因为缺少金钱和时间,而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中国人讲求物随心转,境由心生。一旦你感到某种东西是稀缺的,那么稀缺会俘获你的大脑,使你过于关注稀缺的对象并缩小你的视野,从而失去正常判断力,做出“借用”的行为,这恰恰会导致稀缺状态进一步恶化而不是使它得到改善。举个例子来说,当你丢了工作,生活开始拮据,无法支付住房的按揭贷款、车子的分期付款和日常生活的开销。这时候你会选择用短期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解决当下之急,用各种借贷补上这个大窟窿,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等到发工资,没想到又一下子花了个精光,导致事情的恶性循环。这一整个过程就是稀缺使然的“管窥”从而导致的“借用”行为。稀缺的普遍毋庸置疑,比如时间稀缺、饥饿稀缺、安全感稀缺、人际交往稀缺等等,
稀缺无处不在,然而稀缺使然的种种并非人们不可避免及改变的事物。画家讲究留白,我想职业上生活上也讲求留白效应。这就需要我们懂得规划余闲,支配余钱。做出有效的时间管理和金钱管理,避免掉入稀缺的陷阱。所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请翻一翻这本书,或是你为了打发闲暇时光,或是你被生活所困惑烦扰。里面精彩的故事、深入浅出的道理定能使你醍醐灌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