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第三届同有班第七次大课圆满结束

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第三届同有班第七次大课圆满结束

作者: 陈少华Nicole | 来源:发表于2019-12-18 09:58 被阅读0次
    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第三届同有班第七次大课圆满结束

          十二月的深圳喜事连连,先是圆满举办了同有三和基金会青年中医成长论坛及黄帝内针第二届全国论坛,同时,同有三和深圳泰然医馆正式开业,紧接着,2019年12月14日至15日,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第三届同有班第七次大课在深圳圆满完成。

          此次大课由刘力红老师为大家授课,并邀请了(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成都天回汉墓医简研究项目负责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分会会长)柳长华老师做嘉宾分享。关心支持三和书院发展的爱心人士、广深现场班的师生们欢聚在深圳宝安中医院华佗楼,共同聆听两位老师的教诲。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南宁、西安现场班、网络班以及校友会的诸位同仁也一同收看了网络直播课程。柳长华老师的演讲更是在QH岐黄网进行了全球直播,惠及更多的同道中人。

          第一天上午:根本学问,为人之道,入孝出悌,炎黄精神。

          14日上午9点,刘力红老师提出最根本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最根本的学问是为人的学问。孝悌很重要,道和庙都不在深山,而是回到家里来了,有人去庙里拜,应知在家里就应把“道”给当好,家里就有两尊活佛(我们的父母),看你怎么伺候好他们。因为父母是千奇百样的,所以孝就成了有难度的功课,我们三和的学子首先要把孝道给办好了。

          行孝悌,要呵护好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如果与兄弟姐妹不和,相当于割父母的心头肉。体察生活,我们倡导静心导引,导引时,我们应该知“易”,也要知“难”,将形体上的双手搭在中线上,这个是容易的,困难的是在生活中要注重体悟、拿捏“中和”的尺度,进而去追求内外这两个“中”的同气相求。

          行孝悌,不要忘记祖德,包括家族之祖,和民族之祖——炎帝、黄帝等。古之圣王,德能配位。黄帝有土德之瑞,因其土德圆满,而能姓黄。炎帝火德圆满,有火德之瑞,两个火构成“炎”字,上为君火,下为相火。君火以明,心主君火,根本上就是明德,这是谈精神文明的层面;相火以位,这个层面是属于物质文明。某种意义上讲,炎帝时期,人们就已经意识到这两个文明的重要性了。物质文明很重要,精神文明也很重要,没有精神文明,万古如长夜,而君火就是点燃我们内在世界的光明,是长夜里的灯塔。

        第一天下午:上古医学,源远流长,天回医简,重见天日。

          14日下午,柳长华老师做了《天回医简整理研究的重要发现与学术前沿问题》和《重读〈外经微言·阴阳颠倒篇〉》的分享,回顾2012年冬,成都天回镇汉墓出土了汉代织机模型和大批医简,一举轰动考古界,从医简发现至今,已有7年时间。研究团队经过6年多艰苦细致的整理研究,已完成医简的释文、注释和学术源流的考证,其重要的研究资料《天回医简》将在明年由国家文物出版社出版。

          柳长华老师认为,长期以来,三世医学的概念是模糊的。根据对近几十年来出土医学文献和传世文献的研究,特别是天回医简的出土,发现中国医学真实的存在有三种医学世系。即东方以伏羲、扁鹊为代表的“经脉医学”;西方以神农、伊尹为代表的“汤液医学”;中央以黄帝、彭祖为代表的“导引医学”。

          西汉末,刘向等整理国家图书,采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及“以人类书”的方法,将医学定著为“方技”一大类 ,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家。这里面,“医经”乃扁鹊之学,“经方”乃伊尹之学,“房中”与“神仙”乃彭祖之学,实际上也是三类。《黄帝内经》是融合三世医学的文献。

          在《重读〈外经微言·阴阳颠倒篇〉》的分享中,柳长华老师指出,无论是阴阳的窈窈冥冥、五行的生克顺逆、阴阳的数之可数,从无形到有形,生命和疾病都是可以被认识的。这是中华民族对生命与疾病认知的大智慧,也是学习中医的法门。柳老师的分享为三和学子带来了巨大的鼓舞,给“三和”亦带来了新的解读——“天天和,月月和,年年和”,令人回味无穷。

        第二天上午:生死修行,尊师重道,江油附子,钦安医道。

          15日上午,刘力红老师就14日下午柳长华老师的精彩演讲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刘力红老师呼吁,在明年适宜的时间,三和书院联合柳长华老师的扁仓书院,为仓公进行公祭,共同追寻“医道传承”者应有的担当。在生活中,很多人谈“修行”,刘力红老师认为,修行其实是一件时时刻刻都可以开始做的事,我们不要把它们相得过于高深,修行离我们并不远,一个能做到“处处留心”的人,某种角度上,我们可以称他是博学的人,每一件事都留心了,就是修行。君子慎始,慎在心上。不存侥幸心,不怨不追命。每事皆良师,时刻在修行。

          留心于生活,生活中的点滴,很多都值得我们学习,生病了,利用病的机会,我们可以主动请师父、老师扎针或调理,在过程中学习。对疾病及治病,要奔着“明理”的方向努力,不要用诸如“排病反应”或“剂量越大越好”等话语作为借口,不要偏执,要“执两用中”。

          执“两”之中,在生命的两个端点处,我们看到“生”与“死”,今人大谈“养生”,很多人把“生”看得过重,这也是一种偏执。想要“生”,就不要回避“死”,两头都需要关照,善始善终。刘力红老师说:“新的一届三和书院同有班在招生了,我希望大家在宣传的时候注意不要过于或只强调‘师’的作用,要注意有同学们的互帮补助。这个时代很难有大师,我也很怕别人叫我大师,但大家聚合到一起,就可以称‘大师’,不要过于强调“师”,又不可丢掉“尊师重道”,这又是“执两用中”,在生活中,处处需要去拿捏和感受。

          刘师在两天的课程中,和大家分享了钦安卢氏医学的理路,从师徒相授的机缘,到江油附子的炮制,娓娓道来,令人深思。

        第二天下午:班级团建,金句接龙,健康理念,温暖人心。

          15日下午是班级团建。在前一天上课前,签到组为现场听课的同学们每人发放一枚卡片,并邀请大家在卡片写上接下来两天课程中最有感的“金句”,留下班级、署名,15日中午回收卡片,下午团建签到时,同学们再随机抽取写有“金句”的卡片,大家以“卡片接龙”的方式,上台就两位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分享,屏幕会同步展示志愿墙,班级团建活动氛围和谐而温馨。

    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第三届同有班第七次大课圆满结束

          应刘力红老师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甘琦社长分享了自己与同有三和的结缘经历,感叹《思考中医》英文版在海外的销售速度,不到半年,仓库告急,就开始第二次印刷,《黄帝内针》英文版也即将面世。甘社长强调,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哪些人购买了这些学术著作,他们在做什么工作,他们读了这本书有哪些收获……健康生活的中医理念,改变了多少人的生活轨迹,凝聚了多少温暖人心。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医道传承的学习记忆将是永久的。至此,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第三届同有班第七次大课在深圳圆满结束。感谢刘力红老师、柳长华老师的授课与分享,感谢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为本次大课提供场地及相关支持,感谢和君商学院和QH岐黄网提供书院内外的网络直播支持,亦感谢广深班大课筹备小组同仁们的付出!

    文:王治皓、陈少华、李夏、谭浩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第三届同有班第七次大课圆满结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my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