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给孩子们讲授诗歌《芣苢》《插秧歌》。讲着讲着,就被其中采摘野菜和插秧的场景感染了;讲着讲着,童年里参与农活时的记忆就慢慢地浮现在了眼前……
我出生在农村,童年自然是在农村度过的。记忆中,小时候的每年6、7月份,是农村最忙的时节。那时候,农村一般栽种两季水稻。一季早稻一季晚稻。每到这个时节,农村就会流行“双抢”。所谓“双抢”就是要抢时节,抢着“割早插晚”——割完早稻以后,要及时地把晚稻栽种。不然的话,错过了晚稻的最佳生长时节,就会影响下季的收成。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割稻、晒谷、整田、播种、移栽基本上都是靠人力完成。家里劳动力不够,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下午放完学回家以后,就会丢下书包,卷起裤管到田里去给父母帮忙。说是帮忙,更多的时候是嬉闹。这时侯,我们的加入,总会给整个秧田里带来欢声笑语。直等到天完全黑下来,移栽的任务完成以后才恋恋不舍的回家。回家以后,我们往往把饭桌抬到禾场上,点燃蜡烛,端上几盘农家小菜和大人们边吃边聊。听着远处传来的虫鸣蛙叫,享受着夏夜星空的璀璨,尽享劳动带来的快乐……
童年时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但更是精神富裕的时代。那时候虽然常常累与忙,但心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焦虑,没有烦恼,没有学习的压力……现在每每和丫头谈到自己童年的这些时光时,她总会有一种向往和不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