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江南铁鹰老师的散文《翠竹青青》一文很受鼓舞,让我对竹子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老师产生钦佩之情。
竹子一直被人们所称道和赞美。身为北方人的我,与竹子相见也仅仅是旅游景点处的几次碰面。竹子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大多来自书本、绘画或视频之类的画面之中。
竹子与作者的缘分却是从小就一直相伴的。少年时代,北京的四合院里,我接触到竹子,当时年幼,与它没有什么感觉。青年时期,广西的凭祥,我第一次发现竹子竟是那样美妙的植物,它婆娑、朦胧。那里有我的初恋燕霞,她如嫦娥仙子一般的美丽。可惜,我们分手了,原因是我要去为祖国去奉献一腔热血。
当我钻进广西与北越相交的大山里时,我第一次感受到,竹林不仅仅是浪漫爱情的代表,它同样代表着恐怖与危险。我发现在那十万竹海中,我是多么脆弱和渺小。
从南边回来,我去长沙找燕霞。十几天的等待,换来的是没有消息。回到老屋的我,在清冷的月光下,幽幽的竹林旁,我在思念燕霞,表姐在一旁默默地陪着我。从这里可以体会到老师对初恋的不舍之情和自己去前线而不得不分手的无奈。
到了四川,工作之余,我常去竹林,抚摸着竹干,聆听竹林的呼吸声,仿佛只有在这里,才是我逃避烦恼与忧愁的圣地。
老家苏州,我在自家小院里栽下一些植物和翠竹。如今,其他植物都已经衰败,只有翠竹依然郁郁葱葱。它无一点颓唐的样子,仿佛要把那一方翠绿永远保存下去。
这就是竹子吧?毫无所求地施予人们一片翠绿。
我一直喜欢竹子,喜欢它的翠绿;喜欢它的形态;喜欢它的性格;喜欢它的适应性。它虽然不是金贵的植物,可我与它的缘,却一直形影相随。
整篇文章读来,如同老师在竹林里行走,向大家介绍他最熟知和最喜欢的竹子,讲述他与竹子的故事。竹子的品质一直是老师学习的榜样。
老师的人生经历,也如同竹子一样,发出独具魅力的光泽。他挺直的身躯、敢于直面人生的曲折,把柔与刚向世人完美地展示。
无论在冰雪严寒的北方,还是炎热潮湿的南方,都有竹子的身影。这也是老师要人们学习竹子的地方。老师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告诉我们,无论什么环境,都要不断努力、积极向上地生长。
你看那竹子,它承受了巨大的负重时,弯曲、弯曲、再弯曲,弯到两梢可以连接到一起,成为一个圆圈,它照样不会折断!这不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时,应该向竹子学习,学习它百折而不挠的精神!
读完这篇文章,我陷入深思。竹子是一种普通植物,为什么受到从古至今那么多人的喜爱?为什么老师对竹子情有独钟?难道仅仅是它四季常青吗?我觉得不是。四季常青的植物有很多种。我想,最关键的是竹子特有的气质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它笔直的身材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挺直腰杆、堂堂正正地做人;一节一节向上生长的竹子带给我积极向上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的勇气;任凭酷暑严寒,它始终都保持着翠绿的本色,喻示我们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一颗青春不老的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让自己的生命焕发不一样的风采;竹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它的里面是空空的,茎皮却是坚硬挺直的,像个谦虚、谨慎又坚强不屈的君子;竹子本是南方的植物,在北方,它照样生存。它超强的适应能力和种种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从竹子想到老师,这篇文章像给我上了一堂人生大课。此刻,我将带着足够的信心,去勇敢面对生活,在自己有生的日子里,像老师一样,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让自己的生命不虚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