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在古诗词中寻觅古乐器——读《古乐之美》

在古诗词中寻觅古乐器——读《古乐之美》

作者: 荒原苍狼 | 来源:发表于2020-06-13 23:40 被阅读0次

    时下流行古装戏中,时不时会出现一架古琴(或古筝)、一抱琵琶、一把二胡,奏一段天籁之声,既烘托气氛,更展现才华,妥妥地刷流量利器。古人也以“剑胆琴心”形容能文能武,儒雅任侠,端的是一个风流人物。

    但细数一下,一般人数得出的古乐器,除了上面几种,无非箫、笛、竽(谁让有个成语叫“滥竽充数”呢)、瑟(小李的粉丝都知道)、鼓,能数出超过十种的算厉害了。因此,想对中国古乐器有个大略的认识,绝对应该读读《古乐之美》。毕竟,除了威亚和长衫,从古装戏里能学到的实在不多。

    《古乐之美》,以通俗的文字,秀美的文笔,系统梳理古代乐器的知识,结合真实的考古材料、丰富的历史文献,钩沉探幽,配合古拙纯朴的手绘插图,实在是一本出色的中国音乐史普及读物。2016年,“中国好书”重点推荐。

    作者苏泓月,江苏南京人,学者、作家。先后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美学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古代艺术与汉传佛教。即使不看照片,单从文字中,就能想象出这是一个充满古典气息的江南才女。

    《古乐之美》根据中国古代乐器按照不同制作材料制定的八音分类法:“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从乐器形制、历史背景、制造工艺、文学艺术等方面,结合天地人伦、五行节气,讲述了中国古乐器的源流发展及美学意义。

    我们就从古诗词中寻觅一下古乐器的踪迹。

    鼓大概是人类最早的乐器吧,黄帝在涿鹿大战蚩尤,即以夔皮制鼓,声振三千八百里,山陵为之崩。《诗经》云:“鼍鼓逢逢”,这“逢逢”之声,究竟是鳄鸣之声,还是鳄鼓之声,怕是兼而有之。“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革鼓雷灵之声,在疆场厮杀中,更加震撼人心。

    上古传说,伏羲削梧制琴,可能有附会,但琴确实历史悠久,商周之前,已有琴瑟。先秦有高山流水会知音,魏晋有嵇康绝响《广陵散》,传至后世,无论“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还是“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琴是高人雅士的标配。

    琴瑟并称,传说第一个演奏瑟的是黄帝时的女乐师素女,晚于伏羲制琴。琴始于五弦,而瑟少则十八弦,从技术发展由简至繁的基本规律推断,琴应当早于瑟问世。瑟音清明,余韵隽永。“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瑟由上古礼器转变为民间乐器后,似乎更多地与男女情爱纠缠交织。最文化的瑟歌当属唐朝钱起,以一首《省试湘灵鼓瑟》临阵磨枪之作得中进士。一般来说,高考命题作文很少能成为一个作家的代表作,同样,科举应试诗也极少能代表唐朝诗人的真实水平,但钱起这首绝对可以代表他本人的最高水平,“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一句,余音袅袅,千年不绝。

    箫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九千年前的骨龠,至隋唐基本成型,声音幽静清雅,“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其音质顺理成章地决定了它与追慕、幽思之情密不可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何等旖旎风雅,又透出淡淡惆怅。“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写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凄凉。

    《古乐之美》凡六十种乐器,不可一一尽述,案头枕边,细品个中味,既涨姿势,又添风雅,人生乐事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古诗词中寻觅古乐器——读《古乐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oz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