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在《能知必能行》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展开知行论述,提出了《不知亦能行》的理论。
孙先生认为,当科学未发明之前,多有不知而行或者行之不知的情况,所以当时的人行事多靠天数气运,不敢过多倚赖人力。等到人类渐起觉悟,开始有由行而后知的情况,也有了尽人事而听天命的想法。近代科学昌明,人们开始懂得人事可以胜天,认为天数气运只不过是一种心理作用而已,关键还要靠人的行动。虽然如此,人类不知而行的活动比知而后行的更多了,尤其是习练、实验、探索、冒险四事,都是文明的动机,更为明显。所以也不能全部以先知而后行一概而论了。
孙先生认为,行其所不知,对于人类来说,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对于国家来说则可以追求民富国强。不知而行者,不但是人类能施行,更是人类应当实行的大事,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志于为人类谋求生存发达的人来说更为必要。所以,有志于国家富强的人,应该勉力前行。
建立了“不知亦能行”的理论基础之后,孙先生从“古今来一跃而致隆盛者不可胜数”出发,分析了中国当时由于“政府官吏腐败,倒行逆施,积极作恶”,与“他国之政策务在保民而治,奖士、劝农、励工、惠商以图富强者”背道而驰,导致了不能够“一跃而致隆盛”。
孙先生分析了世界上国家贫弱的原因有“有以地小而贫者,有以地瘠而贫者,有以民少而弱者,有以民愚而弱者”四个方面,中国都无一对得上,却依然贫弱,问题还是出在“官吏贪污、政治腐败”上。除此弊害,则可以致中国之富强。懂得这个道理,也就没有必要等待普通教育科学知识,能知能行即可。“国害一除,则国利自兴,而富强之基于是乎立。是中国今日欲富强则富强矣,几有不待一跃之功也。”
孙先生分析当前当时的弊病,在于孤立自大,闭关自守思想闭塞,所以不能利用外资、利用外才以图中国之富强。从而提出了自己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设想:“利用今回世界大战争各国新设之制造厂,为开发我富源之利器”,也就是实业救国之道,并以美国为例展开分析。
孙先生认为,中国发展实业,不但本国得益,“世界亦必同沾其利”,可以得到世界的支持,以当时“中国之地位,中国之富源,处今日之时会”,如果能够“举国一致,欢迎外资,欢迎外才,以发展我之生产事业,则十年之内吾实业之发达必能并驾欧美”。
孙先生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略:“倘知此为兴国之要图,为救亡之急务,而能万众一心,举国一致,而欢迎列国之雄厚资本,博大规模,宿学人才,精练技术,为我筹划,为我组织,为我经营,为我训练,则十年之内,我国之大事业必能林立于国中,我实业之人才亦同时并起。十年之后,则外资可以陆续偿还,人才可以陆续成就,则我可以独立经营”,同时也告诫国人,如果要等到国家“教育之普及、知识之完备而后始行”,那么就会导致“河清无日,坐失良机”。当然,普及教育是难事,“乘欧战告终之机,利用其战时工业之大规模,以发展我中国之实业”是易如反掌的事,可以先易而后难,对于发展实业强国的道理不“知”也没关系,“衣食足而知礼节,仓廪实而知荣辱”,“不知亦能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