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有幸跟随重庆树人读写团队,参加了一次关于读写的线上专题培训学习。主讲人是来自重庆市沙坪坝区向学湾小学的钱卫东副校长,近年来钱校致力于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先后在多个教育期刊发表50余篇文章。
钱校有着谦谦君子之风,他不无遗憾地说自己从教25年后才真正从单纯行政工作,转型到一线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开始了教育写作。然而就是这短短的7年时间,他迅速成长为一个区域知名德育专家,这与他一直以来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的良好习惯是分不开的。
钱校特殊的成长轻历和非同寻常的成果,带来了极强的感染力,他的分享内容聚焦读写,无论从理论认知还是技巧方法都给出了具体可行路径,于我个人而言,更是醍醐灌顶,两个小时的线上培训,可谓是一场直击心灵的深度教育读写探索之旅。
一、为什么要读书?
钱校在讲座中提到,教育写作就是对自己学习工作思路的梳理,能够增强自己教育观察的敏锐和教育思考的深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成为专业成长精进之法,也会对文章的读者提供一些阅读价值。没有理论支撑的案例或叙事是肤浅的,其可读性和启发性都会大打折扣,当然也不会受到编辑的青睐。
而要想在教育叙事和案例解析上有突破,专业书籍是基础,为此他读了图书馆里所有关于心理学教育学的书籍,有了足够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才不会跑偏,对一些问题的应对才会游刃有余,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才会入木三分。
所以读教育教学专著是绕不开的话题,但这类理论书籍多数较抽象且枯燥,我曾试过专业书籍和文学作品一起下手,但一周下来,发现文学作品每日都有涉猎,但专业书籍却读不动,表现在一个是读不进去,另一个是读过就忘,感觉是浪费时间。
二、怎样读书才能读有所获?
既然理论学习这么重要,为何读不下去,读不进去呢?
钱校在分享中,特别提到自己读书的两个观点。
一个观点是“好读书不厌其广”。
只要是喜欢读的书就可以去读,人文、地理、历史、哲学,就算是生活爱好类的,有兴趣就可以去读。当然,闲暇时间就那么多,读书的同时肯定要放弃掉一些娱乐的,这个是必然的。这让我想起蔡明老师,有人夸她身材保持的好时,她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既然选择了吃这碗饭(进入演艺圈),就要放下那碗饭(美食与碳水的贪念)。”
人生诸多选择,进入教育行业,就是选择了终身学习,这一点在进行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时候,就有着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进入这一行,学习就是一件日日新,苟日新的生活习惯,尤其是近几年,新课标发布后,大概念、大观念、大单元、跨学科、项目化等等名词都需要去认真学习、理解、实践、反思。
另一个观点是“读好读书不厌其精”。
钱老师用自己的读书经验回答了诸如读不进去,记不下来的问题。
他强调:读书的时候,要带上思考。
怎样思考?
可以结合自己已有的思想、观念、观点思考;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思考;结合以前读过的书思考;结合对教育生活的观察思考。把这些思考记录在书上,或电脑中,这样书读完之后就会留下一些触动你的东西。
一些好书,绝不是一遍两遍精读就能有所得,甚至要常读常记,实践中遇到困惑,再回过头来读,日积月累知识库就逐渐丰富起来。
关于读书的方法,很多专家都有阐述,钱校把他读过的书展示给大家看,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真的是下过一番功夫,也足见他在读书上的恒心与毅力,难怪钱校的文章会与众不同,得到编辑专家们的赞赏!
在我的身边,一位资深的名师曾提到过自己的公开课法宝,她的公开课都是要先翻看各种相关资料,进行数遍文本解读,在此基础上写出逐字稿,实践中进行修改调整,最后确定下环节,脱离逐字稿,达到挥洒自如的境地。无独有偶,另一位朋友也提到过他的读书方法“抄书“,即把书中的内容一字一句用键盘输入到文档中,在此过程中慢慢咀嚼与思考。
其决心和执行力令人佩服!
三、如何进行教育写作
钱校对教育叙事和案例评析类文章写作有着独到见解:写作本身就是对一个具体教育事件的“阅读和思考”,是对一个具体教育实践行为的更深入的观察、更深入的探究,甚至可以解读为一次再实践。因些要让写作打上“教育学意义”的标签,精准选择“最佳写作价值点”来进行创作,这样才会对作者和读者有较大意义。
而最佳写作价值点,往往是事件中让人感触最深的,引发深刻思考的,超越惯常理解的,颠覆既有认知的,最能引发教育学上探讨的,对以后工作有启发性、借鉴意义的元素,从而能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在写作手法上,可以学习文学作品写作手法把事件写生动,在意义体现上,一定要找准教育价值。对写作者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扎实的知识储备,开阔的人生视野,开放的思维广度的基础上,增厚专业知识基础,提升专业思维深度,训练、养成更灵活的思维品质以及培养随时随地观察事物的习惯。
钱校在讲座中带领大家经历对素材从不同角度不同价值点进行分析和追问的过程,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写作课。他用自己的创作经历告诉大家,同样的一件小事,可以从情感、认知、德育意识、德育观、教育技能、教育艺术等不同角度来确定写作立意,不同的立意会带来写作是突出或渲染的情节侧重点不同。
他提出,老师们要增强对生活对课堂的感知力,留心师生交往的点滴小事,探寻写作价值点,选取最佳价值点,确立写作立意,并用理论审视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
钱校的分享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相信树人团队的成员们在他的启迪下,对写作价值的研究会更加深入,对写作立意的打磨会更加精进,最终通过阅读和写作,实现持续的专业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