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堂讲授《书法章法》的课程中,杨老师通过播放幻灯片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中国古代各个时代书法家所写的书法所采用的不同章法。总体来说,我所理解的章法就是每个字与字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距离变化,以及不同字体书写时候的粗细变化、松紧程度。无论是颜真卿寻循寻矩、行数距离同等整齐的楷书,还是宋徽宗独特灵巧的围做圆圈状的隶书以及王勃、王羲之看似凌乱但意境深远的行书,都呈现出极高的艺术美感,用杨老师的话来说这就是“心性”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心性”应该就是作者的一种精神状态或是与外在世界、万事万物的交流、感受,有时候不易于言表,正如杨老师带着我们赏析王羲之作品《丧乱贴》一样,
《丧乱贴》反映的就是王羲之惊闻家中不幸之事时所表露出震惊、痛苦、哀不自胜,于是在书写的字中看到表达痛、离、哀的情绪时用笔粗重,后面行稍感平复,然而仍百无聊赖,情不能己,所以多用草书,确有“感哽,不知何言”之感。而“技术”指的就是书法的基本功。往往最高水平的书法是“心性”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更加奇妙的是,没有高妙的心性,也不会有高妙的技术。这些都让我对杨老师曾经说过书法是一门需要较深的写字功底,同时也需要用心领会且比较“玄”的艺术。当然老师说的“玄”我理解应该就是心性,这才能解释我对于书法章法布局的疑惑,比如:为何有的字与字之间就是要离的远些,有的就是要距离近些?为何有的字从上到下看着很整齐,还有的字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从上到下看不出整齐感,反倒是成弯曲状?可以说没有“心性”,自然也就没有最终的书法作品的美观感、艺术感。所写的字就是“死”的,毫无生命力,字因为带着心境、感悟和情绪而变得有灵魂、有精神。当我对书法的艺术感到高深莫测的时候,杨老师告诉我:“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哲学家的话不会随便说的,全世界的文字只有这个能成书法。
也许,我没法在很短的几个月里彻底理解书法高深的艺术魅力,但是这短暂的几个月学习时光却让我无法自拔地爱上了书法这门艺术,我决心用一辈子的时间学习书法、练习书法、感受书法的深厚魅力,在临帖古人的字中默默地去敬仰每个字以及探寻那些字背后蕴含着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智慧,并和书法做永远的好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