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笔下的这句“世事洞察皆学问”,意思是“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我的这篇“捉虫记”。
相比种麦,种玉米的活就相对多些。为了能保障幼苗们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定期灌溉和打药是必不可少的两道工序,而且两种作物都需要。除此,玉米还得间苗、拿虫和掰芽子。
第一项,间苗,在前几天已经完成了。这两天需要完成的是第二项,拿虫。
不打药吗?打过了。不过,总有些生命力顽强的和会隐蔽的,能顺利躲过此劫。这种情况下,只能靠人工收拾它们了。
每次俩眼儿(农家话,代指“两行”),低头盯准被咬了芯子的玉米苗,再弯腰顺着秧苗从下往上捏。
清脆的咯吱声中,偶尔传出一声闷闷的噗嗤声。那一准儿是捏到了一只吃饱喝足的大虫子。头低得太低时,喷出的脏物还会喷到脸上。
哎呀!听起来好恶心。几年前,刚接触这种农活儿的我,也这么觉得,甚至见了它们都不敢碰。可几年下来,已经习惯了,拿虫也有经验了。
看玉米芯是不是被咬了,是拿虫时最常用的办法。不过,不能光看被咬的那棵,还得看周围的。有时,你看着周围的玉米苗完好无损,殊不知那虫已经转移阵地、从被咬的那棵转移到周围的苗上了。只是在你发现它们前,还没动嘴罢了。
拿虫,除了上面的经验,看玉米苗的什么部位也是分时间的。比如早晨,吃了一个晚上的虫儿们,一般还都在苗芯里窝着呢,用上面的办法基本没错;可随着阳光愈来愈充足了,它们就会钻出来,爬到玉米叶子上晒太阳。
这个时候,它们一般会拉长身子,毫无防备地趴在玉米叶,或玉米梗儿上,晒太阳。不瞒您说,这会儿,最能考验的就是拿虫者的眼力了――都是绿色,即便看见有的苗儿被咬了,如果虫儿太小,也不好看。
那怎么办?放生吗?不可能。
不可能,那就只能辛苦拿虫儿的人,把腰弯得再低点儿了。低到什么程度?眼睛几乎靠近玉米叶子了。
一米多高的一个人,要把脸靠近十几厘米的秧苗,你想想,得弯刀什么程度?是不得在九十度以上呢。
所以说呀,这一通活干下来,最累的当属拿虫者的腰了。毫不夸张地说,当下,疼得就直不起来。
除此,就是脚。几亩地,一步一步丈量,拢共走了多少步没计算过,反正到最后脚后跟就疼起来了。
那好,今儿就先到这儿,休息啦!
2020.07.0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