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心理读书
逻辑谜题:不患贫而患不均

逻辑谜题:不患贫而患不均

作者: 老李的理性批判 | 来源:发表于2022-08-23 06:02 被阅读0次

“不患贫而患不均”源自《论语·季氏》篇中:“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将这两句话写成了“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将“寡”和“贫”二字做了互换。

从心理学角度理解这句话,可以这样认为:老百姓贫穷,财富少关系不大,只要大家都是那样,也就心安理得了。

我们的孔圣人真的能洞悉人的人性和大众心理。人的本性之一是喜欢比较,会以“我”为标准与他人进行对比。在财富观上,如果我的财富与他人的差不多,即便大家都一样贫穷,那还好办,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心就安,日子过得还乐呵乐呵的。但若看到别人,特别是熟悉的人的财富比自己多得多,心里就会不平衡,会不安。

中国古代的普通人的社会地位排位是:士农工商。商人比其他人有钱,但地位最低,可能这也是人们以社会地位来补偿一下因财富差距产生的的心理不平衡吧。

中国40多年前,开始了几千年未有的大变局,改变了“不患贫而患不均”的观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世界接轨。实事求是,承认并尊重个人为自己创造财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人们发家致富,将个人的财富生产力和创造力释放、发挥出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实践,中国终于创造出了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

经济学有一个帕累托最优原理: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化。

中国的大变局使得大部分的人的的物质生活变得更好了,可能有少部分人的境况变坏了,不符合帕累托最优,但也相当接近了。

这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了财富差距的问题,但我们因此就又要回到“不患贫而患不均”的过去吗?

相关文章

  • 逻辑谜题:不患贫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均”源自《论语·季氏》篇中:“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西汉董仲舒在《春...

  • 不患寡,而患不均(衡)

    “不患寡而患不均”,出自《论语·季氏》篇,子曰:“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

  • 为什么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 “不患寡而患不均”...

  • 不患贫而患不均

    我没有办法去平静的看“父母重男轻女”这类话题,每次看都会难过。 我妈很会狡辩,可能心里更爱弟弟,但表面上还是差不多...

  • 不患贫而患不均

    有时候,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 不患贫而患不均

    昨天去行政楼报账,路上我就在想有什么的单位会像大学一样,老师既负责项目,又要负责财务,简直就是一杂货铺老板。行政...

  • 不患贫而患不均

    朋友离婚了,就和孩子爸聊这个话题。我说她把孩子带到十一二岁,就算现在离开,孩子还是会和她亲的,孩子都懂事了,能体谅...

  • 不患贫而患不均

    好难得的今天能抽出点时间逗逗娃,刚开始也觉得挺好!老大放学回来,吃完饭,将其弄去做作业,然后陪小的嬉戏!反正结果是...

  • 学习《论语》感悟《季氏》篇1-8

    16.1:“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患不安。” 贫,并不可怕。只要安定,勤劳就一定能够改善贫困面貌。但若患不均,就是...

  • 不患寡而患不均

    新学的句子“不患寡而患不均”,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篇: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逻辑谜题:不患贫而患不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ti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