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樊登读书上听了一本《与哲学家谈快乐》,听后很有感触。作者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弗雷德里克.勒努瓦。
这本书告诉我们,快乐是有方法的,并且从专注、参与、冥想、坚持、善意、无偿等10个方面告诉我们怎样获得完美的快乐。
在书中,作者提到一个观点我感觉非常棒。他说,其实完美的快乐在我们降临人世时就已存在,他称其为“生的快乐”。
生的快乐是一种原始的快乐。我的理解就是孩子般的快乐。我们知道,每一个孩子有一种本能的快乐。只要他们感受不到饥饿、恐惧和病痛,就能永远开心和快乐,这种快乐是即兴的、自然的、本能的。但是随着他们的不断成长,这种快乐在逐渐消失。基本上十几岁以后,快乐就开始越来越少。升学、高考、就业等等各种烦恼就都来了。
而成家立业之后,有时我们身体很健康,有房有车有余钱,但内心仍然充满了焦虑和不安,这就说明我们已经远离了生的快乐。
《道德经》中讲:“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说的就是我们最后修炼的境界要复归于婴儿状态——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我们得能够学会那种生的快乐。不要再努力地证明自己的价值,努力要活出别人期望的样子,只为内心的简单热情而活,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返老还童。
说起来很简单,做到却很难。很少有人能够一天到晚傻乐,遇到什么事都开开心心的。甚至遇到很糟心的事,他仍然会很开心,很快乐。我们很少见到这样的人,但是这种人就拥有生的快乐。
作者在书中谈到他去印度的一个小村庄做义工,那里的人非常贫穷,住的都是贫民窟。但是很奇怪,他在这里看到了在巴黎根本见不到的笑容。这里的每一个人每天辛辛苦苦地打水、捡柴火、做饭,为生存忙碌着,但是他们很高兴。然而在巴黎、纽约这样的大都市,几乎所有人都行色匆匆,脸上挂着愁容。作者认为这种简单生活能够带来的乐趣,是我们这些被物质裹挟了这么多年的人很难感受得到的。
那么,怎样才能够释放自身的快乐之源?作者给出了一些建议。他说:“人之所以不幸是因为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是唯一的理由。一旦明白自己身在福中,就能马上获得幸福。”我们绝大部分的问题就在于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拥有的东西已经不少了,足够多了,但是却感受不到这样的快乐。
看来,努力找寻“生的快乐”还真的需要经过一番感悟和反省,是需要经过不断的历练和对生活的感悟才能体会和达到这样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