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一本书,这类书文章篇幅较短,文字内容简单易懂,其选自汪曾祺先生、鲁迅先生、周作人先生等多位近现代著名文学家所著之文,我自以为可称为“饮食散文”。
何以用此称之?实因翻开此书,每篇文章皆以食物为题,以此食物为引并贯穿全文。其行文流畅自然自不必说,尤令我入心之处,乃是各位文学作者对于食物的描述。无论是色、形、味等食物本身描述,还是融合人之智慧的烹饪手法,都令人啧啧称叹。仿若我就在其中,逐字逐句品味文字之时,这美味珍珠亦入我口,芳香四溢,唇齿留香,令人流连。
《蟹》我看书实不多,亦无甚规律,本身也是一随性自在之人,于看书一事并不会给自己定下许多条条框框,将自己圈于其中,难以自拔。自读书一事我方知人之困顿,实为自己困住了自己而已,若自己不愿走出,怕是有通天之梯,也是无甚用处了。
此前我曾从事过社区团购类性质工作,于团队中担任文案策划一职,然难以写出令人能感同身受,引人入胜的食物类文章。自觉自己书写之文实有些干涩无味,似缺了些什么,于其中时,我亦苦苦求索,想从中寻些什么,终是无果,而我观他人之食物类文章,也未曾引发真实共鸣,至少不曾令我垂涎,也不曾勾起我的馋虫,让我有一探究竟之念。着实令我不得其解,杂于百思。
近日读此书,品读各位文学作者之文章,方才有所体悟,亦忽懂我书食物类文字之时所缺之物,着实不可与之比拟,就连模仿都难以成章。其实此题不难解,一则少于生活之经历,时间之淬炼;二者少于舌尖之真味,烹饪之亲尝;三者便是情感之融入了。写文之人,若文中无情,则干涩无味,晦涩无趣,似人无灵魂般,了无生趣,毫无活力与生机之感,亦不如耄耋老者。
《腐乳·窝头议》我方知,写文之人必得有情、懂情,文与人看似分离,实则一体,文出于人之手,表述的乃是人之思想以及对事物对世界之认知,表达的人之情感以及人之爱。若读文之时,难以读出文中之思难以有所感,这样的文字确难以读得下去了。
文若无作者之思与情,这文便少了中心,少了情感,没了灵魂,只剩了文字堆砌,看似华丽万分,实则毫无意义,若如此,倒不如不写了。
写文之人,总得有些理想的,即使这理想不足为人所知,写文之人自己之心中定要有这理想,要清楚自己为什么写文,目的是什么,理想是什么。有了明确的理想,方不辜负这珍贵之文字,因这文字都是人类之先祖流传下来,以供后世之人学习研究的。万不可污了这珍贵之文字了。
此文书于此,便收笔了,再写也难以下笔,只是想到了便写了出来。
文:肃開
2021.12.23
(图文皆原创)
《炒栗情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