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654335/bc8af9b3354a637c.jpg)
——1——
东野圭吾的作品中,法律一直都是充满矛盾的存在。
东野圭吾能将推理小说的文字充满温情,平易近人,不会有吓人的突兀感,但是平淡的日常叙事风格却能最高程度引领着读者的情绪,随着阅读的进度逐渐紧张,推测不断,不愿立马看到结局,却又想快一步读完印证自己的猜测,而这个过程总是百转千回的,不仅是随着阅读进度对各个人物角色的认识变化,对发展剧情的推测,还有对主题的思考,都在反复不决。
《虚无的十字架》更像一本人性伦理著作而非推理小说。
因为丧女之痛不忍面对对方而和前妻小夜子和平分手的中原,数年后,再次面对前妻被害的案件,而凶手隔天主动自首,被当作随机杀人,犯案供词疑点重重却又毫无突破口,被牵进其中的中原通过和小夜子生前有关的人接触,发现了很多疑点,找到了其中的联系,最后发现真相,却选择不告诉警方,给罪犯自己选择的机会。
记得复旦投毒事件的时候,宿舍就在讨论是否该废除死刑的事。人死不能复生?是。杀了凶手遗族也无法获得救赎?是。那么死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2 ——
遗族背负着巨大的痛苦,那种痛苦并不能随着罪犯的死刑得到解脱,但是正如书中所写:遗族并不是光为了复仇的感情,想要凶手被判处死刑。当家人被害时,家属需要经历多少的痛苦和烦恼才能接受这个事实,即使凶手死了,被害人依旧不能复活,但是遗族到底想从死刑中追求什么,才能获得救赎?遗族之所以想要凶手被判处死刑,是因为除此之外,找不到任何救赎的方法。
审判并不是决定量刑而已,必须要让被告知道,他犯下了滔天大罪,知道自己的犯罪行为有多么严重,如果无法达到这个目的,遗族无法获得真正的救赎。所以,小夜子的妈妈会有即使无法成功判处死刑,也要在法庭上让被告听到“死刑”两个字的心情。
死刑很无力。
中原和小夜子的女儿就是被假释出狱的蛭川杀害,所以小夜子主张死刑,写了《以废除死刑为名的暴力》。死刑最大的好处就是——这个凶手再也无法杀害其他人。所以这种执着也为后来她对史也和沙织的罪行紧抓不放最后因此被杀害做下铺垫。在史也以凶手身份给小夜子的家属写道歉信的时候,就猜到他和案件有关系,但是却想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因为从东野圭吾对他和花惠描写的部分,可以看出是个人品很好的人。但也正是因为他年少时的罪恶,背负着赎罪的十字架才促成如今的他。
法律禁止杀人,死刑这种制度是国家在杀人,但终究是人在运营国家,所以,死刑制度充满了矛盾。
这是小夜子所认为的法律,也是在丧失爱女之后一直在关注的东西,她希望罪犯可以得到法律的惩罚,而不是自我惩戒,否则那些都只是虚无的十字架。抱着这种想法,才会对史也他们的罪行紧追不放吧。
罪与赎。
犯下错误以后,有的人会像蛭川,再犯。有的人会像史也,背负着这虚无的十字架,自我惩戒,不断赎罪。如果犯罪者和遗族是同一个人,如史也和沙织,亲手杀了他们因年少无知而生下的婴孩时,背负着作为遗族的痛苦与愧疚,是否还要接受惩罚,必然是要的。但是在书中中原和小夜子的做法却不同。小夜子执意要他们自行接受惩罚,而中原则是选择让他们自己抉择是否自首。
——3——
这本书也揭示了很多社会问题,十多年前的案件与后来的小夜子和女儿都被杀害的这两起案件冥冥中都联系在一起,互相牵引,因果相关。
人们只有在面对悲剧的时候才坚信自己不是主角。
再平常不过的一次外出,小夜子将女儿独自留在家中,才会使得蛭川有机可乘。面对昔日恩爱的丈夫触景伤情,于是选择分开。加入遗族会的过程认识了偷窃症患者沙织,知道了她的故事想要对她进行救赎,却揭开了十多年前一个更大的秘密,最后酿成了自己被杀的悲剧。
青少年正确教育疏导的重要性。
单亲家庭的沙织缺少父亲的关注,和史也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偷尝禁果,后来生下宝宝并因为害怕将其杀死埋在树林中,整整十个月的时间,竟能将周遭的人都瞒了去。其中提到了校方有察觉,但是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能做出正确的处理。因为年少的罪行阴影,也影响了沙织一辈子的幸福。相比之下,史也更幸运些,救下了被人欺骗怀孕同时也丢了金钱的花惠,找到了自我赎罪的方式。
法律的模糊边缘。
蛭川假释期间再次犯罪,而监狱对是否允许假释的判断全然是通过谈话确定犯人是否有悔改之意,对自己的罪行感到愧疚。如何能够判断罪犯不是为了假释在演戏还是发自内心的反省,这都是靠着主观判断。作者安排发现真相的是中原而不是警察,就是为了给史也和沙织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是否愿意背负赎罪的十字架,接受惩罚。
假如小夜子没有留下女儿独自一人在家,或者更早一点,假如史也和沙织能够得到更好的疏导教育,假如小夜子没有参加遗族会,但是没有假如,一切悲剧都是因果相循的。
东野圭吾一直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很多激励读者深思的力量,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但是即便涉及到人性的黑暗,他也没有将这社会描写地污浊不堪,每部作品都有让人无法忽视的温柔细腻,这是他的作品的特点,就像《解忧杂货铺》,写作手法和风格依旧很东野圭吾,即使是有灰暗,有算计,有阴谋,依旧会有光明,有坦诚,有救赎。
即使法律没有按照受害人所求惩罚到所有罪犯,但是,他们依旧需要背负着这虚无的十字架,度过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