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习惯了以后,白天很累,精神很差,晚上却很精神,一直都不想睡。
“不想”这个词很有趣,是我的意愿,而不是身体累了以后产生的。也就是说,人家累了就睡觉,我是累了还撑着。
可笑的是,咖啡对我没有用。白天强撑着想看书,一会儿就睡着了,想喝点咖啡,没用!
每天有效利用时间上,由于身体的原因,效率很差。寄希望于最后的手段却没有用,非常可悲。
其实有这样那样的习惯并不奇怪,但当你需要做成一件什么事,提高一项能力,或是最简单的,上班的时候保持头脑清醒,避免出差错。就必须调整一些习惯,让自己在心理和生理上做好准备。
否则,基础都没有,反而会拖了后腿,最后影响自己想要的结果就不好了。
怎么样才能调整自己的一些习惯呢?
首先,习惯并不能凭空消失,也不能凭空建立。习惯需要在一定时间内,重复动作,让大脑在某一些区域形成一些新的神经元,最后能够使得这样的动作自动发生,周而复始;
然后,培养习惯最开始行动和开始后持续是急需要解决的两大难题。
比如,有人想在空闲时间里增长见识,于是开始读书。他凭着一腔热情,一下就读了半本书,感觉很有成就感,但接下来的几天,看见那本书就烦,懒得动,总觉得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来的舒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还有的人,每天上班见到同事都很努力,进职称、考证书热情很高,于是自己也想上进,买了很多书准备发奋的时候,书那么厚,叠那么高,顿时没了兴致,玩手机比这舒服多了。
那么,跟自己说,今天就看一页,看一页没什么难度,仅仅一点点动力就能启动,而且能马上看见效果,看到有趣的地方,还能多看点,十分钟过去了,书也看了几页,很容易。第二天,想想前一天的体验很好,接着看下去,不知不觉习惯就养成了。
最后,培养习惯最重要的是不能中断,中断一天可能看不出什么影响,但很可能在中断的第二天就再也没有想法继续了。
我经常干的就是,中断了以后很长时间,回想起来后悔。最后,想依靠不知道哪天来的激情,强制自己开始培养一个习惯,自己和自己较劲的过程中,睡着了。
两三次以后,妄想借助非正常手段来继续,还是失败。
恶性循环,最后什么都没有做成,最基本的习惯也被打乱了。
咖啡虽好,想喝的时候喝那叫享受,不得不喝的时候是受罪。
在读了《微习惯》这本书以后,觉得有想法是好事,但一味依靠激情做事,终究会一事无成。
在书中就提到,动力的基础是感受,感受是主观的,很容易被客观环境影响,而且不同的时间会变幻莫测,非常不可靠。
而依靠意志力来做事的话,意志力的强度是不可能让一个人维持到习惯养成的,特别是有用的习惯。
意志力就像肌肉,需要锻炼,而且储备有限,极易消耗殆尽。
俗话说,克服阻力方能成就事业。
但阻力就意味着压力,压力大了反而会让人放弃。
书中告诉我们,把一个目标分解成很小的步骤,小到不可能失败,而且消耗很少的意志力就能完成。这样可以称之为“顺势而为”。
普通人拥有普通的能力,普通的忍耐力,普通的意志力。
存货就那么多,只有利用起来,反复动作,时间到了,形成习惯,自然会积累出成果。
当然,操作起来还需要有一些善后工作,比如做记录、制定计划等等。
步骤如下:
1.选择一个习惯,围绕它制订计划;
2. 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
3.把微习惯纳入到日程当中;
4.建立回报机制;
5.记录完成情况。
6. 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7. 摆脱高期待。
8. 留意习惯养成标志。
一个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其他习惯的扶持,比如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等等。好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这些都需要慢慢养成,互相扶持,最终成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