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作者: 三和的秘密基地 | 来源:发表于2018-08-01 21:12 被阅读223次

真的是我理解力太差吗,为什么看这些作品的时候都感觉写的一般般?

压根就没有那种让人幡然醒悟的感觉。

这本书我从年初的时候就看了一部分,然后实在看不下去就放下了,直到前几天才看完。我都不知道到底是我无法理解王小波的作品,还是他其实写的就是一般般。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本扫盲贴,里面说的都是一些关于文化啊、道德、科学之类偏社会性的问题。

然而我觉得他写的就像是正确的废话,这些道理我都懂啊,都是些常识性问题和道理。

但我觉得可能跟我现在所处的时代有关系,因为这本书大部分讲的是文化革命那个时期,那时候受过教育的人比较少,而我们现在普遍教育程度肯定是比以前高的,且随着时代发展,整个社会素质和思想也是提升的。

所以现在倒回去看这本书,就感觉写的很普通,不够惊艳。但是倒回到1997年,那个这些言论见解可能就会看起来比较有创造性。

他写了两个自己经历,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也很好的反应了那段时期的一些现象。

有一次发大水,村里的一个电线杆被冲到河里去了,然后就有一个水性比较好的年轻人跳下去捞,没想到电线杆没捞到,自己却被淹死了。

然后就有一些人讨论,用一条人命去换一个电线杆不值得。

以我们现在的看法当然是人命最重要了,但是那个时期不这么认为, 那些说不值得的人都被批评了,因为那时候有个说法,只要是国家的东西就一定要想办法救,一切国家性质的东西的就要坚决维护。

还有个例子,有一次他的朋友犯了阑尾炎,去医院看病,那段时期真正医生都到农村“学习”去了,而留在医院的都是工农兵。

有做过阑尾炎手术的应该知道,一般这个手术现在十几分钟就搞定了,然而那些工农兵医生动手术的时候,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盲肠,从中午一直找到晚上。

然后他的朋友就问医生,“你们有经验吗?”

那些工农兵医生低着头,边捞肠子边说,“我们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其实对历史比较了解的同学,应该知道,这两个例子都反应了当时文化革命的一些现象。

整本书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意思,王小波先通过自己的一些经历,反应出那段时期的一些荒诞行为,再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

相关文章

  • 我看“文化之争”

    “文化之争”是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篇,这里我想写篇读后感。 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本书的标题“沉默的大多数...

  • 无标题文章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沉默,这个词有它理性的一面,也有它怯弱的一面,在不该保持沉默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沉默,在不该保...

  •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首次看到这一标题,你会有什么感觉?作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是该学会沉默还是积极参与话语圈?我们学会说话只需...

  •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真的是我理解力太差吗,为什么看这些作品的时候都感觉写的一般般? 压根就没有那种让人幡然醒悟的感觉。 这本书我从年初...

  •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第一次拜读了王小波的作品,深深的被他的黑色幽默所征服,总能让我不自觉的笑出声来。他的尖酸刻薄,犀利讽刺放在今天的时...

  •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题记—— 《沉默的大多数》是中国作家王小波最初发表于1996年第4期《东方》杂志的杂文。作者在该作品中倾注了其对...

  •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吼吼吼,在12月的尾巴上,我终于把这本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读完了。几乎花了我两个月的时间。当然啦,因为这段时间...

  •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王小波,不知何许人也。其著作《默众》,初闻觉逼格极高,往复诵于口而不绝。开书视之,则一朽腐之气扑面而来。其序言著者...

  •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这种力量是一种站在生活之上的明确和感悟,我会在读到某段某句文字时突然激动——原来这就是我,我的人性,我的感受,我的...

  •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众所周知王小波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他自认为是小说家,这是他在写作末年开始写的所有杂文总编,编者是他的妻子李银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zr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