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作者: 西哝利亚噶依稀 | 来源:发表于2016-08-19 22:45 被阅读0次

这种力量是一种站在生活之上的明确和感悟,我会在读到某段某句文字时突然激动——原来这就是我,我的人性,我的感受,我的理想和信念.

在书中一直强调智慧,知识,尊严,生活,智慧,永远指向虚无之境,从虚无中产生出知识和美;而不是死死盯住现时现事和现在的人.

知识本身是多么的诱人.学习本身就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文史知识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有文史修养的人生活在从过去到现在一个漫长的时间段里.学习科学知识目的在于“知新”,有科学知识的人可以预见从现在到广阔无垠的未来.

中国知识分子,有一种传统的模式,可能是孔孟之道,也可能是程朱理学,那就是自己先去做个循规蹈矩的人,做出了模样,做出了乐趣,再去管别人.我小的时候,从小学到中学,班上都是这样的好同学,背着手听讲,当上了小班长,再去管别人.现在也是这样,先是好好地求学,当了知名理论家或批评家,再去匡正世道人心.当然,这是做人的诀窍.做个知识分子,似乎稍嫌不够;除了把世道人心匡得正正的,还该干点别的.由这样的模式,自然会产生一种学堂式的气氛,先是求学,受教,攒到了一定程度,就来教别人.如此一种学堂开办数千年来,总是同一些知识在其中循环,并未产生一种面向未来,超越人类的文化.

我们现在经历的时代很浮躁,越来越缺少沉得住气的智慧与理智,利益和金钱的诱惑也已早早得开始腐化学生的灵魂.我们外强中干,以为华丽个性的衣饰可以裹住脆弱的内心,于是穿着奇装异服,表情冷漠.内心又常常空洞肤浅,在虚无的网络中寻找虚无的知己,在现实的社会中面对封闭的自我.

沉默的大多数,又有多少人能够认清呢。

相关文章

  • 我看“文化之争”

    “文化之争”是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篇,这里我想写篇读后感。 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本书的标题“沉默的大多数...

  • 无标题文章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沉默,这个词有它理性的一面,也有它怯弱的一面,在不该保持沉默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沉默,在不该保...

  •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首次看到这一标题,你会有什么感觉?作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是该学会沉默还是积极参与话语圈?我们学会说话只需...

  •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真的是我理解力太差吗,为什么看这些作品的时候都感觉写的一般般? 压根就没有那种让人幡然醒悟的感觉。 这本书我从年初...

  •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第一次拜读了王小波的作品,深深的被他的黑色幽默所征服,总能让我不自觉的笑出声来。他的尖酸刻薄,犀利讽刺放在今天的时...

  •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题记—— 《沉默的大多数》是中国作家王小波最初发表于1996年第4期《东方》杂志的杂文。作者在该作品中倾注了其对...

  •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吼吼吼,在12月的尾巴上,我终于把这本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读完了。几乎花了我两个月的时间。当然啦,因为这段时间...

  •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王小波,不知何许人也。其著作《默众》,初闻觉逼格极高,往复诵于口而不绝。开书视之,则一朽腐之气扑面而来。其序言著者...

  •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这种力量是一种站在生活之上的明确和感悟,我会在读到某段某句文字时突然激动——原来这就是我,我的人性,我的感受,我的...

  •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众所周知王小波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他自认为是小说家,这是他在写作末年开始写的所有杂文总编,编者是他的妻子李银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nt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