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跟老公闹别扭。虽然都属于非原则性争拗,但心里就是不痛快,总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双方难以达成良好的沟通,矛盾不断。
其实,人都有一种被感知的愿望,希望被理解、被明白。而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深入他人感受的能力,心理学上称为共情能力,是一种沟通的技能。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同感、投情。共情能力是与人良好沟通的基础。
前段时间我从事了一段接访工作。来访的人有诉苦的、有诉不平的、有诉委屈的……形形色色,反正都是来诉说自己的不满与不快的。正如托尔斯泰的名言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天天面对着各种吐槽、各种负面情绪,我们的工作人员也有把持不住的,脾气跟着变得暴躁起来,甚至与这些来访者发生争执,严重的还拍桌子对骂起来。但是,就有一位老大姐,听说在这窗口已经工作了有些年头了,但凡有难缠的、来势汹汹的,一经她接待,无不心平气和、心存感激地离开的。于是,我好奇地跟大姐聊起来,问她究竟有什么秘诀。大姐笑笑说:将心比心,多听少说。
对呀,将心比心不就是共情吗?让人与人之间从情绪、认知、观念等建立“连接”,达成共鸣,让沟通更有效。通过正确了解对方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融洽。正是在情绪和认知上达到了彼此接纳,双方才能顺利建立良性的沟通关系,才能抛开不良情绪的影响,对有关问题作出理性的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共情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夫妻、亲子、家人或同事、朋友,如果都能先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对方,与对方共情,那原本觉得不可理喻的事情,往往就会变得情有可原;原本无法化解的矛盾纠纷也许就会迎刃而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