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六七章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六七章

作者: 随便阁主 | 来源:发表于2022-05-21 13:39 被阅读0次

德经·六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

吴澄:不肖,无所肖似,疑若一无所能。道大似不肖,犹达巷党人言孔子大而无一善之成名也。盖惟大而不可名,故无可称而似不肖。董氏曰:有所肖似,则同于一物,何足以为大。

原成:天下皆谓我:大,不宵。夫唯大,故不宵。若宵,细久矣。

原成:凡涉及运动,吴氏及先贤所注迂腐,故不取。

老子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少之多,报怨以德。宵,犹小也。大少之多,报怨以德(得),故曰“大,不宵”。

凡物皆是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联系,凡物皆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运动必然产生结果。矛盾对立物互相对方为自身定义,互以向矛盾对立物运动来完善自身定义。大,不小也。也就是说,“大”,是由逐渐而来的若干“不小”运动而形成的。同样,小,不大也。亦循“大少之多,报怨以德”的运动过程。

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运动必然产生结果。“无”运动烈度超出限度,会通知并请求“有”运动如实将“无”运动结果呈现出来。“运动烈度超出限度”的过程,谓之“细久”。

夫我有三宝,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吴澄:持,守而不失。慈,柔弱哀闵而不刚强。俭,寡小节约而不侈肆。不敢先,谦让退却而不锐进。持此三宝,故虽大而似不肖也。

原成:我恒有三𤨷,市而𤨷之。一曰兹,二曰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原成:凡涉及运动,吴氏及先贤所注迂腐,故不取。

三宝,是老子对“大少之多,报怨以德”过程的总结。换句话说,三宝就是对“无”与“有”运动的高度凝炼。

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故曰“兹”。

运动必然产生结果,故曰“检”。

老子曰:是以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道”衍生万物而不衍生自身,万物接受“道”的约束,以“道”作为唯一标准。“道”是万物的唯一标准,故曰“不敢为天下先”。

另,“无”运动称之为“兹”,“有”运动称之为“检”,不可分割的“浑沦一体之物”称之为“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吴澄:慈者似怯而不勇,乃所以为勇;俭者似狭而不广,乃所以能广;器有形之物,长为之上也,不敢先者,居人后而不为长,然自后者人先之,乃所以首出庶物之上而为器之长也。舍而不用慈俭退后之宝,而刚强以为勇,侈肆以为广,锐进以求为先,则将不能保其生,皆死之徒也。

原成:夫兹,故能勇。检,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今舍其兹,且勇。舍其检,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

原成:凡涉及运动,吴氏及先贤所注迂腐,故不取。

运动从不会间断,故称“勇”。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故称“广”。

老子曰:朴散而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万物遵循“道”的约束,按“道”的标准成就自身,故曰“长(音掌)”。

放弃“道”约束下的运动,就违背了“得一”原则。至于违背“得一”原则的后果,老子曰: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渴。谓矦王毋已贵以高,将恐欮。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吴澄:慈者,生之道,七之德,为三宝之首,此下专言慈之一宝,而二宝在其中矣。慈者,人人亲之如父母,岂有子而敌其父母,攻其父母者哉?故以慈而战守,则人不忍敌攻,是能胜能固也。纵有来敌来攻之寇,人助其父母者多,亦必能胜能固,或人力不逮,天亦将救助之,不令其败且溃。天所以救助之者,以其能慈而卫护之也。曹操苻坚吞噬无厌,不慈之甚,吴晋虽非能如圣人之慈,其御寇也不得已而应之,比之曹苻,则此善于彼亦近于慈者。赤壁风火势顺而北船毁,青冈风鹤声闻而氏众奔,吴晋虽弱,挫曹苻百万之兵,是亦天救之也。

原成:夫兹,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兹垣之。

原成:凡涉及运动,吴氏及先贤所注迂腐,故不取。吴氏以兵争注释此句,离老子至远矣。

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故曰“以战则胜”。运动必然产生结果,故曰“以守则固”。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道”衍生万物,万物被动地接受“道”的约束,以“道”作为唯一标准。作为万物唯一标准,故曰“夫兹,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六七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ec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