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是王凤仪的《什么性格就得什么病—病因对照表》。
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看的时候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有些观点与《病由心灭》这本书相似。前阵子,把《病由心灭》这本事整体读了一遍,对其中的某些内容好友比较深刻的印象。
节选部分内容
睛五行:小眼仁通肾,眼角子通心,上眼皮通脾,白眼珠通肺
眼睛有病是往外瞅,瞅的。
看老人不是,最伤眼睛。眼睛不好一般是亏了孝道。
有不光明的事情藏在心底,所以眼睛怕光。
眼睛痒痒从肾经来。眼睛周围辣从肺经来。
流泪是有恨怨。
近视眼,光看到别人的毛病,就是看不到自己的毛病。
你看到别人有的毛病,就是你自己有的毛病。
因为挑别人的毛病就是缺点。眼睛往回收,要内观,不要外观。
摘下近视镜看己别看人。忏悔真了能好,找人好处,不要看不是。要认命。人跟命争,争了一身罪。
眼睛尽往外看别人的不是,指定会看出病来。
眼睛好像总有东西扎。是因为眼空四海,目中无人。觉得谁都不如你。
看这篇文章,有点像是在看《病由心灭》,又重新给心里杂乱的东西清理了一下。在生活中,确实能感觉到性格对身体的影响。
身体如果不好的话,又反过来会影响心理和精神的健康。
想起曲黎敏教授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为什么我们要读经典。因为发现其实医学解决不了人类所有的身体问题。很多事情要从观念,内心去改变。
而读古代的经典就有这样的作用。从内心和性格上去改变,用仁义礼智信把贪嗔痴慢疑慢慢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在经典中去体会孝悌的真正含义,并在生活中行出来。
生活中,很多疾病都是在与家人之间的矛盾中得的。有一种说法越来越普遍,那就是不论你摊上什么样的老人,孩子,兄弟姐妹,都是自己的命。人不能跟自己的命较劲争斗。
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的圣人一直强调:“首孝悌,次谨信。”,孝悌是人活着的根本,本立而道生。
王凤仪的这篇文章和《病由心灭》有一个共同的点是指出什么样的病跟对什么样的人生气有关。盘点一下,几乎都是跟自己孩子,父母,伴侣等有关,别人占了一部分,但是家里人还是占大多数的因素。
或许,人生只是一场了缘的体验,如果能与亲近的家人维持和谐的关系,最后体面退场,便是不失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