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自公众号:李谊之帮(liyizhibang01) 关注公众号“李谊之帮”,一起走出抑郁
小年到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哺乳动物迁徙活动——春运,又要开始了。
一年一度地,办公室里的“城市怪人”又开始闪现:
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或守着电脑、或抱着手机,眉头紧锁,神情紧张地反复刷新着一个与工作毫不相干的丑陋网站——12306。
image做为迁徙通行证的主售卖处,每年的12306,都会在年末吸引无数人,为之挥洒汗水和青春。
看起来,似乎所有人,都极度渴望“过年回家”。
但如果观察他们内心的草原,你会发现:
“过年回家”的季节,也是许多人的心中的羊驼,大量繁殖的季节……
image这些以畏惧、抵触和排斥为饲的神兽,竟在阖家欢乐、共享团圆的新春佳节开枝散叶?
那些“归心似箭”的人们,到底在想什么?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人格分裂?
他们到底,在怕什么?
一怕重回父母“魔爪”
“家”,虽然号称“温暖的港湾”,但无可置疑地,它也是父母们的绝对领地。
对许多人而言,回家,就意味着必须“返老还童”。
因为在父母的领地,他们不配拥有自由意志。
image所谓:父母叫你三更起,绝不留你到五更。
父母领地上的规则,如国家的领土主权一样,神圣不可侵犯。
只是这规则的标准,只以父母的内心为依据:
他们躺在床上玩手机,是老年娱乐;你躺在床上玩手机,是懒散堕落。
他们忙里忙外你掺和,是倒添乱;他们忙里忙外你不掺和,是没眼力价。
家里天冷你穿得多,他们说你“大城市混那么久还学不会穿着”;为了漂亮你穿的少,他们说你“这么大人了还不知道冷热”……
image当然,作为孩子,被关心询问也是必不可少的:
催婚、催产、催二胎自不必说。
你工作到底做什么?
是修电脑的么?
是修手机的么?
是修网站的么?
什么都不修,你工作到底做什么?
你六表姑家儿子考上事业单位了,你确定不要试试么?
年薪30万算什么?能管你一辈子么?还不是临时工,说被开就被开了?
发展挺好的?能好一辈子么?
你把我们扔在这是准备不管了么?
……
image由于比我们多吃了很多咸盐,父母的世界,早就形成了他们固定的准则。
在他们眼里,这些他们赖以生存多年的准则,是不容置疑的。
什么?客观事实和这些准则冲突了?
那就以这些准则为准则!
二怕亲戚过度关心
从每逢佳节就广为流传的“七大姑八大姨语录”,就能对这个群体的威力窥豹一斑。
image如同没有人能逃得开有毒的真香定律一样,过年也没有人能逃得开有毒的七大姑八大姨。
表面上看,他们无微不至地,从身高、学历、对象、婚姻、工资、房贷……等方方面面关心着你。
但每句寒暄,却都在穷尽万箭穿心之绝学,极尽哪壶不开提哪壶之能事。
在成功加剧了尴尬氛围的同时,他们还在抱歉地通知你:
虽然长久不见,没了交集,但你姑姨还是你姑姨!
image尽管许多热心网友,悉心总结了如何对这些扎心的问候,予以回击。
可你姑姨,却也不止是你姑姨——她们还是你父母的姊妹妯娌。
若你真敢用这些话语回击,父母会当场让你思考人生的意义。
image所以,面对再有毒的姑姨,我们都必须学会嘴上笑嘻嘻。
毕竟,他们对你的关心,也并不只是表面而已。
否则,他们孙儿的压岁钱,还怎么指望你?
image三怕聚会推杯换盏
都说城里的Mary和Jacky,回家就会变成翠花和狗蛋。
但在同学聚会的酒桌上,他们一定还会变回Mary和Jacky。
毕竟,这个时代,装X是刚需。
image劳碌了一年,总有人希望炫耀一下战绩。
可公司同事太坑,兄妹好友太熟,父母亲戚又有代沟。
这样看来,最好的渠道,就只剩老同学们的新年饭局。
image你拿出大城市的前卫,熏陶出的品位;
别人摆出小城市的安稳,浸淫出的安逸。
你名校毕业,年薪数十万,顶个秃头;
别人中途辍学,私企小老板,朝九晚六。
你迪奥奥迪宝格丽;
别人老婆孩子学区房。
你拿着名片,上前敬酒:某总某长,多年不见,日后常联系;
别人摆了摆手,抿了一口:公务缠身,多有怠慢,还望别介意……
image觥筹交错尽虚佞,推杯换盏无真衷。
过年的小聚,如果为的不是吃饭,而是装X;
那就需要脸皮,先厚过肚皮;
这个时候,人们追求的已经不是友谊,而是演技。
四怕媒体一片祥和
每到过年,各大品牌都会拍些煽情广告片,充斥各大媒体。
各大媒体,也会广撒新年的福瑞祥和,为各界人士歌功颂德。
虽然过吉祥年,就要说吉祥话。
但吉祥话说得太铺天盖地,就注定人人都过不了吉祥年……
image广告一播:商业精英推掉重要客户只为回家过年!
就必定有人被抱怨:人家都行,你咋不行?
电视一放:残疾小伙含辛茹苦创业多年终成大业!
就必定有人被埋怨:你看看你,连个残疾人都不如!
明星一说:外卖小哥辛苦劳累常年不休多多理解!
就必定有人被谴责:过年给差评,有没有人性?
晚会一唱:父亲母亲为了儿女无私伟大苍天可鉴!
就必定有人会掰扯:你可倒好,不感恩不回报,还怨我们养育无道……
image本来生活就是起起伏伏,有好有孬。
不会因为媒体的满目祥和,就变成一片大好。
过度粉饰的太平,不会为任何人解决困难,反而会让身处困难的人们,更难得到支持和理解。
image今天这篇,啰嗦了一大片。似乎和抑郁症没有什么关系。
但在我的“李谊之帮抑郁互助群”中,抵触过年回家的群友,绝不是少数。
很多抑郁症患者的问题,都来自原生家庭。
为了掩盖自己的病情,他们不得不整日强装笑容,这让他们筋疲力尽。
而“回家过年”,集“和父母朝夕相处”和“逢场作戏”,两大抑郁症患者最怕的事情之大成,便成了大家集体的“心头之患”。
image而对于普通人,“过年回家”也绝不是一件轻松之事——
在中国过往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中,为了保证生产,同宗同族的人们,必须互相协作、相互帮助。
这让我们的文化传统,对“家族”的概念无比重视,也非常强调聚居一处、长幼尊卑的生活方式。
而当义务教育迅速普及,高等教育急速发展后,更多的年轻人迈入了工业社会的门槛。
这时候,家族的纽带已经没有那么必要,只需不同技能的相互协作,就能保证生产生活水平。
于是,年轻人会越来越感到:自己曾经秉承的传统,和相信的理念,似乎并不正确。
甚至可以说是落后、无知、毫无见识。
就这样,我们坚决地摒弃了过去的自己,成长为了大城市的Mary和Jacky。
但每到过年回家,在大环境的要求下,在父母亲戚的强势下,我们却总是迫不得已,要继续做回曾经的翠花、狗蛋去。
这种迫不得已的“退步”和“返祖”,催生了年轻人强烈的不满和怨气。
但长幼尊卑之下,怨气又只能压在肚子里。
压抑之下,又会催生更多的怨气……
于是,“过年回家”的七天半个月,就成了诸多城市青年的梦魇。
image
本文源自:抑郁症公众号“李谊之帮”(liyizhibang01)
往期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