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不知道阿根廷盲诗人和作家博尔赫斯的大名,但一定听说过他那动人心弦的诗句:“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文学巨匠之一,被人称为“作家中的作家”。老先生读书之多、之广、之杂、之难,古今中外,无人能望其项背。在被任命为国家公共图书馆馆长的时候,他深情地写道:“对于我来说,被图书重重包围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直到现在,我已经看不了书了,但只要我一挨近图书,我还是会产生一种幸福的感受……”。
晚年双目失明后,博尔赫斯就像古希腊盲诗人荷马一样笔耕不辍,以口授方式继续文学创作。他甚至以源于《圣经》“巴别塔”的故事为原型,写过一本名曰《巴别图书馆(Babel Library)》的小说,象征性地表达出他对世界的终极思考。他在书中写到:“读书人理想的图书馆,正如一座巴别塔,是永恒和完美的神的产物”,并且第一次提出“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博尔赫斯一生爱书、读书、写书,一直被同为爱书、读书和写书的我们引为知己,视为诤友,敬为导师。博尔赫斯老先生已于1986年撒手人寰进了天堂。作为旅行者的我们,更需要替他完成未了的夙愿,将“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转换为探寻“像天堂一般模样的图书馆”,持续他的那种“幸福的感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冥冥之中,仿佛天堂里的博尔赫斯在召唤,我们在英国威尔士的霍利黑德港登上了跨海渡轮,横穿圣乔治海峡,向着10年中游历的第40个国家——爱尔兰进发,去走完我们今生今世迟暮之年最后一次携手同行的跨国游程,寻找博尔赫斯和我们心中共同的“天堂”。
站立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身后是高高的钟楼和绿荫草坪。早就知道这所学院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图书馆,它是传承知识的殿堂,我们却不能确定,它是否有天堂的模样?
都柏林大学是159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下令“教化”爱尔兰而参照牛津、剑桥大学模式所建,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爱尔兰最古老的大学、亦是不列颠及爱尔兰八所古典大学之一。虽然与牛津剑桥一样实行学院制,但治下只有这一所圣三一(基督教之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学院,故常被称为“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
圣三一学院也是爱尔兰人心目中的精神象征,学校曾培养了众多的爱尔兰知名人物,包括写下大人国小人国传奇的《格列佛游记》的作者——著名爱尔兰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剧作家奥利弗·歌德史密斯、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爱尔兰第一任总统道格拉斯·海德等等。众多的英才可能都得益于圣三一学院图书馆,特别是居学院6所图书馆之首的老图书馆。
不知寓意何方神圣的铁质LOGO雕塑,它的左前方向就是声名遐迩的老图书馆建筑——爱尔兰的标志性宝藏之一,也是全球公认的文化地标。外观朴实古旧的老图书馆,目前收藏了 350,000 册早期印刷书籍,以及 20,000 份手稿和档案馆藏。这些跨越千年的珍贵藏品,在此保管了长达 400 年之久。
跻身于“天堂”的图书馆必然拥有无价的珍宝。圣三一学院老图书馆最著名的馆藏为爱尔兰国宝级的藏书《凯尔经》(又称《凯尔斯书》,Book of Kells)。参观《凯尔经》也成了所有来都柏林的游客行程中的“必看景点”。
这是一部公元800年左右的四卷本手抄《圣经》,分别以黑色、红色、紫色和黄色墨水书写,每篇短文的开头都有一幅手绘插图和泥金装饰。被誉为西方书法的代表作,也是中古时期平面设计的范本。鉴于这份手抄书稿过于珍贵,在老图书馆开放的同一时间里,只会轮流展示四卷中的其中两卷:一卷展示主要的绘图,另一卷则展示典型的文字页。
《凯尔经》以拉丁文写就,由当时的修道士用天然颜料手工绘制在牛皮纸上,记述了当时的宗教、文化、艺术等发展情况,其中包括耶稣、圣母与圣子、圣约翰和圣马休精美绝伦的肖像插图。四卷书由 340 张牛皮纸或对开本组成,总计 680 页,是爱尔兰古代历史上最完美的手写巨著。
《凯尔经》展厅的楼上,是老图书馆绝不能错过的主厅——极其宏伟的长厅(Long Room)。长厅长约6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室图书馆,复古的橡木书架上收藏有近 350,000册古书籍。
推开“长厅”厚重的大门,所有的人顿时不由自主地张开嘴屏住了呼吸:虽然谁也没有见过天堂的形象,这座长厅活脱脱就是博尔赫斯暗自设想的“天堂的模样”!也是《圣经》认定的“天堂”,即“建在天上的更美的家园”。
庄严肃穆的双层书架墙,向上弯曲的拱形天花板,其纵深感、透视感、放射感,以及由35万部古典书籍形成的巨大张力,直达心灵深处,震撼人的魂魄。以致于魔幻电影《哈利波特》第一集里的魔法学校,带有神话色彩的图书馆就是在这里取景。
自 1801 年以来,图书馆有权索取在英国和爱尔兰出版的任一本书的免费副本,长厅的书架已经完全装满,藏书珍品甚至包括仅存于世的 1916 年爱尔兰共和国宣言副本之一。
其它珍宝还有爱尔兰最古老的竖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 15 世纪。竖琴由橡木和柳木制成,带有 29 根铜管弦。它是爱尔兰国徽的模型。
长厅两侧陈列着14尊名人大理石半身像,其中以路比亚克所雕刻的作家约翰逊·斯威夫特半身雕像最为著名。其他与图书有关的名人还有:荷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培根·弗朗西斯、罗伯特·博伊尔、西塞罗、富兰克林、汉密尔顿、威廉·罗文等等。
由于没有找到圣三一学院的校友作家斯威夫特,限于参观的时间限制,只好就近拍下了一位ParneⅡ医生的雕像。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在这座天堂里,确实可以做到与诸多世界级的哲人对话。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学者,皆成性格。在这座天堂里,读史、读诗、演算、哲理、道德、逻辑修辞……一切的一切,都能够顺理成章,内化性格,心想事成。
让我们在“天堂”里继续吟诵博尔赫斯《关于天赐的诗 》,作为本篇旅行地故事的结语,以告慰这位天堂中睿智的盲诗人:我们终于找到了天堂般模样的图书馆,天堂确实像图书馆的模样!
博尔赫斯肖像关于天赐的诗 博尔赫斯
上帝同时给我书籍和黑夜,这可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我这样形容他的精心杰作,且莫当成是抱怨或者指斥。
他让一双失去光明的眼睛主宰起这卷册浩繁的城池,
可是,这双眼睛只能浏览那藏梦阁里面的荒唐篇什,
算是曙光对其追寻的赏赐。
白昼徒然奉献的无数典籍,
就像那些毁于亚历山大的晦涩难懂的手稿一般玄秘。
有位国王傍着泉水和花园忍渴受饥,
那盲目的图书馆雄伟幽深,我在其间奔忙却漫无目的。
百科辞书、地图册、东方和西方、世纪更迭、朝代兴亡、经典、宇宙及宇宙起源学说,
尽数陈列,却对我没有用场。
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
我就是那位死去了的前辈,他也曾像我一样踽踽蹒跚。
人虽不同,黑暗却完全一样,是我还是他在写这篇诗章?
既然是厄运相同没有分别,对我用甚么称呼又有何妨?
格罗萨克或者是博尔赫斯,都在对这可爱的世界瞩望,
这世界在变、在似梦如幻般迷茫惨淡的灰烬之中衰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