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玲珑的李明国校长
李明国校长是我舅家村庄岗湾人,按舅家亲戚关系论起来,我喊舅家表哥的,时任校长。
李明国高高的个子,大背头,梳的很整齐的头发上喷了发油,油光发亮。秀气而明亮的大眼睛,白净子,衣服穿的一尘不染,素雅洁净。他生性外向热情,举止潇洒,乃一风流人物。喜欢结交朋友,因此就交游四方,是个会办事的外场人。兴趣爱好广泛,会拉二胡,喜好喝酒,
李校长早年娶了李富户村李氏为妻,这李氏读书不多,为人诚实,质朴本分。结婚后很长时间却没有生育。于是李校长表面上不冷不热,心里就不待见,常年住在学校不多意回家。后来李氏新(宛东方言,领、娶的意思。)了一个女儿,不长时间怀孕了,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李氏欢喜得不得了。在农村有一个习俗,不会生育的妇人,抱养一个孩子后,就有了引窝蛋儿,很快就会生孩子。大概是领养孩子后,心理不焦虑,精神放松下来了,反而易怀孕这个方法灵验的很,我所知道的不好生育的妇人,抱养了小孩子后都又自己生育了。
李校长工作之余,闲暇之时,喜欢热闹喝酒,坐在酒场儿上,枚来的很好。1981年6月底,我们六七个在李店镇实习的师范同学实习结束了,教办室在当晚整治了酒席,教办室领导,李店乡中校长李明国出席。席间,李校长谈笑风生,与人们猜枚喝酒。我那时候啥人情世故也不懂,更不会喝酒来枚,就在酒场上倒酒。这事已经过去四十年了,至今还清晰地铭刻在脑海里。
李校长星期天没有事,也不出去喝酒了,就在住室里拉二胡,那悠扬婉转的韵律,绕梁不绝。他的住室墙壁上,挂了别人送给他的四扇屏书法作品,写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字写的笔走龙蛇,龙飞凤舞,那时候看着只感觉艺术性很高,好的很,就是不知道如何个好法儿。
在实习时,有一天上级领导要到学校检查工作,李校长见我了,笑着说,你到街上买一瓶花露水。我当时一听,心中茫然,啥是花露水呀,但是还是接了钱,到街上遇商店就进,立在柜台外,伸长了脖子,两眼往柜台里面的货架上乱瞅,找花露水的呀。也不知道问营业员,也许是不好意思问。转了一圈儿,回到学校对李校长说,没有的,没有买来。李校长听了,不可置信地笑着反问道,咋会没有的?但是也没有再让我去买。
回想当初我才参加工作,没有一点儿社会经验,见人不会寒暄打招呼,人情世故一概不懂,就这样懵懵懂懂地一路走来,跌跌撞撞的,感到不能适应社会,无所适从。在学生时代就要多参加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支教义工等社会实践活动。一来可以挣钱养活自己,在经济上独立,减轻家庭父母的负担;二来多与社会上的人交往,学会与人交际沟通,社会实践经验和能力,不是在课堂上能学会的。有了社会实践经验,踏入社会后就没有不适应感,就会如鱼得水。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车子、手表、缝纫机还属于紧俏商品,凭票也不一定买的来。我上学校时,骑了大姐在四川给家里买的永久牌自行车。李校长见了就问,在那儿买的呀。当时我也小,不谙世事,也不会说谎,就实话实说道,我大姐在四川买的。李校长说,你写封信说说,给我买一辆。我说,在那也不好买呀,得凭票才能买,我写封信问问,能买了买一辆。后来,写了信,回信说确实不好买,这事也没有给李校长办成。
李校长住室的外面是两间小会议室,放了一个乒乓球桌子,里间住人。五月的一天午后,五、六个老师围在乒乓球桌子旁打牌,大家热热闹闹地争论着。一次学校的老师们听说李校长的母亲病了,我和王永泰,罗子怡等几个老师,在街上买了一些礼物去探病人。晌午了在那儿喝酒。席间,王老师猜枚输了,端起酒杯凑近嘴唇装着喝酒,顺势把酒倒进袖子里,最后还是喝的酩酊大醉,东倒西歪才罢了。有一年过春节,我去舅家走亲戚,拿了礼盒到李校长家去,有个唇红齿白,眉清目秀的女学生也去瞧老师。中午吃午饭时,一干子人在喝酒,女学生不喝酒,双脚踩在门槛上玩耍。那一年中招时,女学生考上一高上了不太长时间,就不上学了,回到李店食品厂做月饼,曾去看望李校长。
李校长是教政治的,讲课时滔滔不绝,口才极好,善于表达,政治课本来是很枯燥的,但是在一个个生动的实例讲述中,艰深枯燥的政治理论和观点,就听起来很有趣味了。李校长就像一个演技高超的演员,平时在舞台下平平静静的,一旦走上讲台,陡然间换了一个人,一下子就激情澎湃,精神焕发,意气飞扬。板书时先动作麻利地挽起袖子,潇洒地在黑板上刷刷刷写起粉笔字来,不大功夫,课堂上要讲的重点就一条条列在黑板上了。然后按照顺序条分缕析地阐述起来,往往下课铃响了,李校长还意犹未尽地继续讲着。
因为是高考前夕,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晚自习下课后,学校要统一熄灯休息。晚上睡在班里的同学们就点了蜡烛学习。秋天的一天下了晚自习,我和一个同学头对头正凑近蜡烛背书呢,李校长和惠义恩两人,趴在教室北面的窗户前,探了头往教室里看,李校长笑道,现在学生们学习的劲头儿很足,下了晚自习还点了蜡烛学习。这些开夜车的学生高考成绩不会差了。那些现在焦麦炸斗了,还整天混日子,不知道抓紧时间学习的同学,高考能考个啥。
高考前,李校长雇了一辆汽车,要拉学生去青台参加高考。去的那一天,下着瓢泼大雨,大家冒雨挤上汽车。到了青台住在小学的教室里,每人拿了一个小卷席。我把席子铺在地上,正要掏出复习资料背书。突然见一个提包里露出一本白色的复习资料,像是我写信让大姐给我寄回来的政治复习题。抽出来一看,上面还写着我的名字呢。心中惊疑我的复习资料,别人啥时候拿走了,这不是耽误我背吗?啥也顾不得说了,赶紧抓起本子背了起来。
1981年秋天,我又到李店乡中教学时,李校长到南阳找了在组织部工作的同学,改行到行政上,任李店乡副书记。在开会时坐在主席台上说,我代表六十万李店人民如何如何,我坐在会场上,心想,李书记就是当干部的料,从事教育工作真屈才了。1983年的某一天黄昏,李书记带了十来个人在街上往南走,要去抓坏人的。
后来,我从社旗回老家薛庄,在草庙王村北面的公路上,遇见李书记,他推了一辆自行车,我赶紧走上前去打招呼寒暄。
再后来,我听知情的人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财政乡级包干,工资不能及时发下来了。李校长的妻子在街上开了一个超市,收入颇丰。李校长花钱时就向他妻子要。时移世易,此消彼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真是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呀。
我已经三十又五年没有见到李校长了,他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又给了很多的人生启迪。
作者简介
杨连山,一九六二年六月生,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李店镇薛庄村人。 一九八一年年七月参加教育工作,现为南阳市十四中高级语文教师,校报琢玉主编。先后主编了雏鹰、文网、琢玉等校报,编印了《文网荟萃》、《十四中校志》、《文海拾贝》、《心有灵犀》、《小荷尖尖》、《杏林花满枝》和《蝶变》五本书。藏有三万六千多册毛著红宝书连环画,酷嗜红楼梦。 二零零九年八月发起为十四位南阳籍烈士找家的活动,坚守十一年,行程二万多公里,执着的为十四位南阳籍烈士找家,已经送六位烈士魂归故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省电视台、河南日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阳电视台、广东考试网等数千家媒体进行了数十余万篇次的报道。《我们一起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等数十篇文章发表在报刊上,著有《永远的谷子地》一书。二零零九年获南阳第一届读书月读书人物称号,二零一四年获河南好人称号,二零一四年获南阳市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奖,二零一六年获南阳第八届读书月金牌推广人称号,二零一八年获南阳市十佳最美家庭称号。二零一九年五月获河南省、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