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那么愚公移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还要从故事中寻找答案。
愚公移山的动机是,因为山阻碍了自己的道路,损害了自己的利益。愚公要移山,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为了自己。但当愚公真的说出要移山,并且开始行动的时候,这就不是为自己的了。当时愚公已年近90,在他有生之年很明显是不可能完成平山。此时的愚公推己及人,他想到自己被山阻碍,那么自己的家人,后代也会被阻碍。愚公做出移山这个行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为别人着想了。
愚公在移山的过程中遭到了智叟的嘲笑,智叟认为愚公年纪太老了,并且山也太高了,愚公此生不可能完成移山。
愚公说虽然自己会死,但是自己会有子孙,子又会有子,孙又会有孙。这样世世代代把移山的任务传下去,山不会增高,怎么会苦山不会平呢?
对比愚公和智叟两个人看待问题的方法,能发现愚公比智叟的眼光更远一些。智叟只是在关注眼前的利益,而愚公则会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智叟是在理性层面上思考移山个问题的,移山并不能立竿见影,甚至几百年后,可能也不能有一个结果。所以智叟就认为这是没有用的,这是站在利益的角度。
那么愚公是站在哪个角度去思考的呢?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吗?我们已经分析清楚了,愚公并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愚公是想让后代享受平坦的道路吗?其实也不是,虽然愚公说这个任务会传下去,但这真是这样吗?子孙后代不会搬家吗?山上不会修路吗?总之让山最后可以平掉的机会真的是非常渺茫,这一点在愚公移山的时候,愚公自己是非常清楚的。愚公之所以这么跟智叟说,纯粹是为了回应智叟,用理性回应周搜理性层面上的质疑。
那么愚公到底是为什么移山?愚公不是不是为了后代的利益,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的意义。
当愚公打算移山的时候,他就是把移山当作了自己的一个人生意义,这个意义是高远的,一生都可以去追随,就像地平线那样。然而追随意义本身是不要回报的,愚公认准了一个稳定的方向,那就是移山,他就会去做,而不会去思考移山到底是为了什么。
愚公这个人其实很想曾参,移山这件事情更像儒家所说的道。增生认准了大道,于是他就会去用一生,去追随这个道。曾参愿意用他的“鲁”,一鲁本到底。这也很像孔子,孔子认准心中的大道,于是他就会去推行。晚年孔子已经很清楚恢复周礼的希望已经破灭,但是他依然在做着努力,依然在传教,这难道是为了利益吗?
愚公也是这样,他认为移山就是自己的方向,自己的使命,也是自己晚年的安放,愚公就义无反顾的去平山。平山的原因就是因为平山就是他的方向,而不是平山能够带给他带来利益。认准了什么,就要做什么,不管这件事会带来什么。
这也启发到了我,我想要我的追求,背后更多的站着“意义”而不是“利益”。我想让我的更多追求,是因为我看准了什么事物,一个方向,随意去追求,而不是为了利益追求。这并不是意味着理性上的追求没有意义 ,理性的发展,展在理性的层面思考问题,当然会让我们的利益更大。但是只在理性层,是不够的,至少对于我来说,是不够的,还需要向上,达到那个德行层。在理性的基础上,向德行超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