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90后的人均保单数量是4,远远大于80后、70后和60后。
为什么90后会更愿意买保险?
我觉得要分开来说,
90后也分好多种。
这里还是指普通大众中的90后。
【1】飙升的房价
第一批90后进入职场是 2012年,
市场留给他们的窗口期很短,
可以说2015年前没有买房子,
就比较难了。
我是80后,我记得我第一次买房是2006年,
(因为是父母的房子,虽然也赚钱了,不谈)。
我自己结婚买房是2011年,
那套房子从2010年到2011年涨了近50%,
从105万涨到145万。
(这就是我付出的代价,原本可以买一套好学位房的)
2011-2014年,房价消停了几年,
甚至在 2014年好像还回落了一点。
但是2015年春天,股市一路飙升,
楼市也跟着疯涨,
我2014年底看好的300万的房子,
2015年初报价就到了450万,
同样是50%的涨幅,
这次差点没让我把眼珠子掉出来。
也许我还算幸运的,
在承受了高代价下,勉强换了房。
算是赶上了第二班车。
我刚去查了安居客。
我们 2015 年初300多万卖掉的那套房子现在卖430万。
试问:有几个刚毕业的年轻人的收入能赶上房价的增长速度?
于是,很多人选择离开深圳。
去内地的二线城市。
于是武汉、郑州、成都、重庆的房价都涨了。
是房价让90后更愿意接受保险吗?
【2】房价和保险有啥关系?
国外已经有人研究过,
房贷和保险有很强的相关性。
为何?
因为银行发明了一种东西,
叫按揭贷款,
英文是mortgage,mort是死亡的意思,
有人开玩笑说,这是要还到死的那天。
20年,30年,不算短的时间,
也是几乎和职业生涯等长的时间。
(貌似我们的保险也经常是交20年或30年)
你买了房子,
但房子并不属于你,
房本在银行押着呢,
连续三个月不交月供试试,会怎样?
我在网上找到了这条回答:
断供的风险银行有权起诉,解除按揭合同。
要求偿还贷款本息。
还不起,
那就只能拍卖房子了。
无语。
以为是自己买的房子,
其实只是在为银行打工而已。
【3】未来和意外/疾病,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买了房,买了车,
还是没有安全感。
怎么办?
再买点保险吧,对冲一下风险。
毕竟,意外和疾病,风险一直都存在。
如果遇到风险,
会怎么样呢?
今天的收入,明天可能会变化,
唯有资产是真正的防火墙。
保单是不是家庭的资产?
是。
为什么是?
因为,当发生风险的时候,它能够变成一大笔资产。
(虽然不是秒变,也是妥妥的补血剂啊!)
你可以理解成这是家庭的“隐形资产”。
如果非要打个比喻,
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路上,
曾经经过一个寺庙,
被寺庙里的方丈老和尚看中他的袈裟,
想要火烧寺庙来夺取袈裟。
唐僧是因为“金钟罩”,
才得以保命。
保险就跟这个东西差不多。
没有风险,要这个金钟罩也没啥用。
这样可以”保命“的宝贝,要不要?
(这宝贝是谁给唐僧的?俺忘了,谁知道记得留言提醒我)
【4】我们要的不是保险,而是保障。
不知道是听哪位行业大咖说的,
客户要的,从来就不是保险,而是保障。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明白这句话。
我是理解的。
对于高净值客户,
他们对基础保障(就是意外、普通医疗、定寿、重疾),
甚至中端需求(教育金、养老金),
的需求都是很低的。
为什么?因为家里资产多、底子厚。
说大白话就是:家里房子多,得病了卖一套房,不够么?
【5】
还好有保险公司可以帮我转移风险。
但是,很多90后没有啥资产。
(90后富二代可以略过这篇…… 等俺说高端风险的时候再来)
但是父母渐渐老去, 风险是很显见的了。
工作,“铁饭碗”已经没有那么多了。
企业分分钟转型、裁员、甚至倒闭。
买个房子, 可能要借钱凑首付。
(真心不容易)
为了结婚,为了心爱的她,豁出去了。
但是,买完房子就要生孩子,
孩子长大就要上学。
怎么都觉得需要很多钱才能过好每一天。
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说: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我觉得这个时代好的地方在于,
我们拥有很多选择。
我们可以选择不住在深圳,
我们可以选择让保险公司转移风险。
比起《活着》中的战争年代和24孝中的悲惨故事,
选择还是要多一点点的。
但说到根本上,还是得有钱。
保险就是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