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212518/9ddf2f81ceba6442.jpg)
京剧的“四大名旦”、“四小名旦”都是由男扮女,而越剧的小生却由女扮男。不过,早年的越剧角色全都由男人扮演。
越剧因发源于古越国所在地浙江绍兴地区而得名。1906年春节,嵊县农村六位说唱男艺人首次化妆登台演出《赖婚记》,唱的是“落地唱书调”(即“吟娥调”),只用笃鼓、檀板按拍击节,“的笃,的笃”之声不绝,因而称“的笃班”,又叫“小歌班”。
后流行于杭州地区,演员仍为男性,剧目大多反映农村生活。1916年起,多次进上海演出,由于表演上借鉴“绍兴大班”(绍剧),为区别起见,称为“绍兴文戏”,又名“绍兴戏”。
1923年春,艺人金荣水在嵊县办起第一个女子科班。当时农村破产,贫苦人家的女孩子纷纷离家学戏,女子戏班发展很快,不久就取代男班,盛行于浙江、上海。袁雪芬就是来自嵊县农村的越剧花旦,到上海后倡导越剧改革,组织雪声剧团,表演上吸收了昆曲和话剧的长处,丰富和发展了越剧,并把鲁迅小说《祝福》改编为《祥林嫂》上演。
50年代起,越剧团遍布全国包括台湾在内的20多个省市,年轻的越剧已成为仅次于京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