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我们的未来,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
现代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了,当然对孩子寄予的希望也越来越大,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我们家长共同的期待。
但是,我们看看目前社会的外界环境对孩子的诱惑有多大,
电视、网络、传媒......每时每刻都在传递着各种信息,
好的、坏的、积极的、负面的......导致孩子越来越早熟,孩子的个性越来越强,孩子越来越叛逆,
突然间,
我们发现原来乖巧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了。
我们的工作越来越繁忙,
尽管我们独处的时间是越来越少,
但我们对孩子的付出是越来越多,却为何还是感到教子越来越力不从心呢?
我们究竟要怎样教育好孩子?
家教有什么好的方法?
如何让宝宝不再和我们“对着干”?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
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于一个“养”字。
养鱼重在养水,
养树重在养根,
养人重在养心,
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了根基。
现在孩子学习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心力的不足,心里面对学习热情不足。
我们先不讲孩子的心如何,
先看看养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适不适合养孩子,或者如何达到养孩子的状态。
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
点燃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一定的状态才能点燃。
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态的时候,保证情绪的平和,这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很多父母认为“家教” 重在“教”, 满脑子想着管教,约束孩子,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这只是从字面上片面的理解这两个字,其实家教不是管教,而是指有家庭才有教,家庭气氛才是最重要的。
常说:言传不如身教,
我们在家就是以身教代替言教,
记得易中天老师的教子经是:“无为即有为,不教即家教。”
这道出了家教的真谛:不是不教,而是要用心教,用合适的方式方法教;
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少干预孩子,通过身教和鼓励支持来影响孩子。
我们做父母的主要任务是在外努力工作,敬业爱家,
回家常与孩子交流,关心孩子,事事用行动说话。
我们为人正派有美德,远离不良环境,没有不良恶习,经常在家看书,阅读经典,懂得孝悌忠信,礼仪廉耻。
孩子耳濡目染之下,也会加紧学习,不需要督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只要孩子能坐下来,静下心,学进去,定会发现知识的奥妙,产生对知识的兴趣。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越学越自信,越学越有成就感。
一旦学习成为他生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想想,那时我们多省心啊。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父母;
我们多花点心思,用心一定能教出一流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我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世界观的形成最具影响力。
特别是妈妈,从孩子小时候起便尽到抚养义务,我们绝不会推卸这个责任。
我们不仅要照顾好孩子的一日三餐,而且着力培养孩子的性格、习惯,引导其朝着积极的方向成长。
另一方面,要培养出一流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阳光自信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独立自主的精神,这样他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妈妈不生气,孩子很争气》一书告诉我们,教育无小事。
家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深深影响着孩子,也许就在不经意间,我们就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命运。
我们不得不承认,同样的期望,不一样的付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方法欠妥,观念不科学,交流不畅,造成不少教育问题和亲子间的摩擦。
一句话可以成就孩子,也可以毁了孩子;
一个沉默的眼神可以激励孩子,也可以伤害孩子。
当我们发现孩子有问题,你有没有从自身找问题,反求诸己?
爱自己要有知识,爱孩子要有方法。
我们经常命令孩子“不要跳”、“不要爬”、“不要吵”,你有没有明确指示孩子,你是怎么要求孩子做的?
当你看到孩子爬高,你是不是很生气大声的叫唤?
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心态,有一颗平静的心,请你直接叫他“下来”;
当他们吵闹,用“安静”来取代“不要吵”;
当孩子没洗脸,不吃饭,没做作业,我们不要直接问宝宝“洗脸了吗?”、“吃饭了吗?”、“功课做了吗?”,
更不要责问,不要怀疑,而是换一种肯定和认同的方式去问:“功课一定做完了,对吗?”
即使孩子没做,他回答的心情肯定不一样,可能还会有些内疚。
时间到了,孩子还未刷牙,换个句子:“你要先刷牙还是先洗脸?”
这样孩子必须选择一个,心理就没有抵触情绪。
当宝宝用手拿着菜吃,还强词夺理的说:“妈妈,我不要筷子,我就喜欢用手拿着吃。”
我们不必跟他争辨,只需告诉他要想做个干净宝宝,就要学会像妈妈这样用筷子去夹。
陶行知先生说过:批评比夸奖更具有艺术性。
我觉得不应该随便批评孩子,而是不断的鼓励她,失败的次数多了,终会成功的。
鼓励不要事先预订,而是给他事后的惊喜。
我们不要用“如果你……我就……”来当作奖励的条件,这样孩子不会珍惜奖品,得到奖励后很难维持原来的好行为。
还有不能盲目夸奖,不要夸奖过多,不要让孩子时时事事处于欣欣然中,得到的多了,却失去了应有的一份沉静与闲适。
现在的孩子大多迷恋电视和电脑,在家想多看一会,多玩一会,
你是严厉制止,还是把孩子当做朋友,一起制定观看和游戏的时间,劳逸结合呢。
当孩子说“我不想吃饭。”你是端起碗就喂呢,还是让他自己吃,
顺其自然吧,孩子饿了自然就会吃的。
小孩的生活习惯很重要,得靠我们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提升他的修养。
看到孩子的问题我们不露声色,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
无为而治的家教,是最理想的家教,最有效的家教。
“无为”实际就是“大为”——无须太多干涉孩子,只需要树立榜样.
郑渊杰也说过:“闭上你的嘴,迈开你的腿,走好你的人生路,给你的孩子们做个榜样。”
用良好的情绪陪伴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因为你开心,孩子才会开心;
你烦躁郁闷,孩子也会跟着忧伤郁闷。
当我们看到孩子一不留神在地上摔倒了,我们不要再说:“怎么这么不小心!”
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这个声音也不要响起:“你看看,怎么考的这么差。”
倘若不小心丢了东西,更不能责备:“你怎么搞的,总是丢三落四的。”
让我们做个智慧的妈妈吧,
遇到孩子不听话,你换个心情,试个方式吧,其结果完全会不一样呢。
让宝宝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吧,
如果孩子感觉不到你的爱,你再怎么爱他也是不爱。
特别是在孩子沮丧的时候,或者是在惩罚过后,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还是一样爱他.
缺乏情感的基础,缺乏情感的支撑,过分理性的教育是很可怕的。
我们要表达清楚在家里对孩子的精神导向是什么。
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谦卑,凡事感恩,相信孩子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平常我们对孩子多一些肢体的接触,例如拥抱、摸头、拍拍肩膀等,因为人与人之间肢体上的接触,感情会比较好。
每天看到孩子,拥抱孩子,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轻轻地告诉宝贝,妈妈爱你!
好!非常感谢大家耐心的聆听!今天下午的分享到这里。
希望大家多多少少有点收获哟!
我想问一下,大家想不想把自己的孩子也培养得这样优秀?
真的想吗?
如果真的想,我再问一下,大家想付出什么代价?
需不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精力,还有一定的费用?
我们看看要付出多少时间。
如果说让你一整天什么都不做,只是教孩子读,肯定做不到。
我们提供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你一天付出半小时。
半小时,大家做得到吗?
学习经典能够让一个孩子变得这样优秀,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学习。
那么经典到底有哪些呢?
我们又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请按照下面流程系统学习,全面了解。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微信公众号:育心经典张娟。
然后在微信文字编辑栏,回复数字,主动认真学习,收获更多:
不用育心经典的教材也可以学习经典,但有七不能:
一、不能参加育心经典举办的经典水平比赛;
二、不能得到育心经典指导师一对一的服务;
三、不能收听育心经典用户认证分组的学习内容;
四、不能进入大易社,学习大易社中的经典相关课程;
五、不能到未来的大易国学院学习;
六、不能参加育心经典组织的其他针对用户的活动;
七、不能成为育心经典大家庭的真正成员。
那些连教材都不愿意请的,自己看着办吧。
特别提醒:只有在指定的官方正版教材店铺里拍下教材,才能享受教材相关的售后服务。具体的请加我微信号全面系统了解。
你爱孩子,我会告诉你,应该怎么爱;
你关心教育,我就告诉你,真正的教育是什么;
你想成长,我就告诉你,如何快速成长自己。
以下课堂均为免费,请尽管放心积极主动去学习。
明德之家YY语音频道早课安排:
时间:早上5:40-6:40
周一:家长课堂
周二:文化讲坛
周三:养生有道
周四:文化论坛
周五:心灵之约
周六:日记分享
明德之家QQ群/微信群文字日课安排:
时间:周一到周五的每天上午10点。
地点:明德之家QQ群/微信群
微信号:187358684. 然然妈
网友评论